【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于翔 董洪旺)在海州的工業版圖中,海州經濟開發區是當之無愧的重中之重。去年底,海州經濟開發區形成了海州工業園、新浦工業園、寧海工貿園、洪門工業園、智慧物流園的“一區五園”。海州將充分發揮“一區五園”發展主陣地作用,持續推動產業培育、節地提效、產城融合、改革創新,打造都市工業“升級版”。
發展都市工業,培育科技、生物醫療、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勢在必行。近年來,海州經濟開發區在產業培育方面不斷發力,牢牢守住環境紅線。
“環評不過關的項目肯定進不來,低產能的項目也全部搬出去了,我們正在向科技型園區轉型。”海州工業園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海州工業園已經摸排出市級重點項目12個,計劃總投資94.5億元;區級重點項目23個,計劃總投資107.25億元。此外,長生云港生物制藥項目、文創中心項目、生物科技小鎮項目都已經基本實現了主體建設,黑硅電池片項目、醫療器械產業園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也正在加速推進……高標準、高起點的重新規劃,讓海州工業園煥然一新。
節地提效一直是海州經濟開發區的工作重點。據統計,近年來海州經濟開發區共梳理33宗閑置土地,面積約3700畝,完成奧林匹亞石材項目等10余宗1500畝土地收儲盤活工作,為康緣智慧物流項目、港圣二期項目、如年機械二期等6個落戶項目提供有力的土地保障。
在323省道邊,有一塊閑置了多年的土地,如何進行盤活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2017年初,海州經濟開發區對用地情況調查摸底,并拿起法律武器對超過開工期限、構成閑置土地的堅決予以收回。最終,這塊土地被成功回購。
“一年多來,我們通過盤活閑置土地成功引進了6個過億項目,但如果土地繼續閑置,這些項目一個都不會有。”海州區委常委、海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徐雪峰笑著說。
作為城中工業園,實現產城融合一直是海州工業園孜孜不倦的追求。園區重點打造“一園三區”的多元化發展格局,推動產城融合聯動發展,對老片區的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企業進行回購,重新招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園區內企業班車通勤也已經成了常態,讓園區和老百姓的生活圈緊密相連。
在海州工業園管委會對面,醒目的“匯銀樂虎”牌子抬頭可見,成為園區完善基礎配套的樣板項目之一。每到周末,越來越多的私家車從市內四面八方前來,顯著提升了園區的人氣。
“既然是緊鄰市區的園區,就一定要有城市生活的元素,讓企業和員工有‘家’的感覺,達到產城融合的效果。”徐雪峰介紹道。
此外,近年來,海州經濟開發區不斷推動改革創新,讓企業惠享政策紅利。2017年,根據國務院要求,海州區委區政府專門出臺了10大具體政策,并下放了10項具體權利,海州經濟開發區堅持貫徹落實該政策。目前,園區正在加快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園區的優良投資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彰顯。
“我們一條生產線就300米長,一般的標準廠房我們用不了。要是按照原來的規定,我們建設廠房還需要先到規劃局去審批,完了再上報有關部門,最后才在開發區的指導下完成建設,但現在直接報開發區審核通過后企業就可以開建了。”一家企業的負責人高興地說。
“立足高科技產業、融入百姓生活圈、助力創新創業,這是海州經濟開發區作為都市型園區的新定位,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開發區打造成為蘇北地區城中園的新標桿。”徐雪峰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