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馮家沛)今年6月23日下午2時許,在短短的20多分鐘里,緊挨我市南部的鹽城市阜寧縣遭遇百年一遇的強龍卷風襲擊,震驚全省乃至全國,造成近百人死亡,800多人受傷。事后人們每每談及此事仍不免心有余悸。不少人問我市會發生嗎?
龍卷風是空氣中高速旋轉的旋渦,范圍不大,破壞力極強。龍卷風中心氣壓極低,可低至2/5甚至1/5個大氣壓,目前監測到的超強臺風中心還有4.3/5個大氣壓。強臺風帶來12級風(相當于32.6米/秒)陸上極少見到,而龍卷風的風速都大于50米/秒甚至100米/秒至200米/秒。這次發生在阜寧的龍卷風已超過17級風(相當于73米/秒)。發生在陸上的叫陸龍卷風,發生在海上的叫海龍卷,遠遠看去像大象鼻子呈漏斗狀。
1966年3月2日在我省鹽城和啟東縣各出現一次龍卷風,僅鹽城縣就有178人死傷。我國龍卷風多發生在華東、華南地區,江蘇則為我國強龍卷風發生最多的省份。1961年至2010年,江蘇共發生EF2級以上龍卷風36個,其中蘇北灌溉總渠以南、京杭大運河以東多發,中心在鹽城市的阜寧、響水和南通市的海安、如皋一帶。龍卷風多發生于初夏、夏季和夏秋季節,最早見于春季,產生時間在12至19時。為什么江蘇的上述地段會發生強龍卷風?
因為江蘇蘇中這一帶從地質構造上看,由西向東湖泊多(有洪澤湖、駱馬湖、高寶湖),河網(有里下河、蘇北灌溉總渠等)密集,平原廣闊,緊挨灘涂和大海,多樣的地質構造形成了不同下墊面受熱力作用的不均勻性,極易積聚不穩定能量。同時,由于這一帶平坦的地勢為龍卷風的產生、旋轉和移動減少了摩擦阻力。再者,這一帶地區處于北亞熱帶和南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冷暖空氣常會在這一區域交鋒,特別是5至9月,而午后至上半夜是強對流最盛時段。
我市境內就沒有蘇中這一帶的地質構造,除灌南縣外,每個縣區都有山或丘陵,既不易產生熱力太大差異,又因高低不同的地勢對龍卷風形成不利又會形成摩擦阻力;同時我市地質構造沒有蘇中那么復雜,產生特別強的強對流天氣不易。歷史上也有報稱我市XX處發生龍卷風,筆者也曾參與調查,多數沒有龍卷風特征而被否定。綜上所述,我市境內發生強龍卷風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