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輩出:讓美德之光照亮美麗港城 2018-12-09
近年來,連云港先后涌現出全國時代楷模王繼才夫婦,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方敬等先進典型1000余人。本報也多次報道了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其中包括2014年,中宣部授予王繼才夫婦
徐大勇:立志讓土地多產糧 2018-12-06
11月,港城秋收接近尾聲,筆者走進市農科院位于東辛農場的實驗基地,只見工作人員忙著考種、晾曬、運輸種子等。在農場西邊的實驗田里,一位兩鬢泛白的水稻科研人員正在田間工作,一個本子一支筆,邊觀察邊記錄實驗數據,記錄著團隊最新培育的水稻兩系不育系的...
幸福港城:讓夢想照進現實 2018-11-22
深秋的港城,隨處可見人們悠然自得地愜意生活:月牙島三五好友相聚小憩,享受天然氧吧;寬敞明亮的圖書室內,不少人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傍晚時分人潮涌動的廣場上,伴隨著歡快
張國良:造出中國的“黑黃金” 2018-11-10
在沒有國內經驗可以借鑒、國外技術又遭封鎖的情況下,張國良及其團隊完全憑借自己的摸索搭建起年產500噸碳纖維原絲生產線,并且開始試產。這是一個高分子化學反應過程,原料是易燃、
勞動法律法規: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2018-09-28
勞動關系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40年來,我市勞動、人事及工資制度也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旅游產業:從一座山到整座城 2018-09-06
翻開1988年8月10日的《連云港報》,頭版頭條赫然印著《國務院確定40處重點風景區 連云港市云臺山榜上有名》的消息,極為振奮人心。就在那一年,云臺山景區成為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一座山,開啟了連云港市旅游業發展的序幕。
通信變遷:從“搖把兒”到美好信息生活 2018-09-03
改革開放,將華夏神州引上了通往現代化強國之路,同時也催開了通信業這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四十年間,我市通信事業的發展與大環境、大行業遙相呼應,發展速度可謂是翻天覆地、日新月異。
建港歷程:新絲路上崛起一個東方大港 2018-08-31
云臺山麓,黃海之濱,連云港港傲然屹立。它一頭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接全球1000多個港口,另一頭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直抵歐亞大陸腹地。改革開放40年,連云港港由小變大、由弱變強,英姿勃發。
薪火相傳:40載“港城媒體”變遷史 2018-08-28
1985年5月1日的《連云港報》頭版,報道了這么一則消息:連云港電視臺成立。這算是港城兩家主流媒體的第一次“見面”———在幾十年的難忘歲月中,《連云港日報》經歷了創業、停刊、復刊的過程。連云港市電視臺自建立后,技術不斷升級,業態不斷壯大。可以說,...
民航發展: 家門口打“飛的”,旅行說走就走 2018-08-25
翻開泛黃的《連云港報》,有這么一則消息頗吸引眼球:1985年3月26日,中國民航連云港站正式通航,航線為上海—連云港—北京。寥寥數語,奏響了港城民航事業改革開放的序曲。
改革開放:連云港打開“窗口”看世界 2018-08-23
從寸草不生到高樓林立,從人煙稀少到商賈云集,連云港經濟開發區、徐圩新區、連云港國家級高新區……這些連云港人放眼看世界的窗口,在過去四十年讓連云港人讀懂了“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的發展真諦。
友好城市:港城“朋友圈”越來越有國際范 2018-08-21
曾經,連云港街頭難尋異域面孔,也鮮有港城人出國交流。但隨著改革開放浪潮的涌來,國際層面的往來逐漸變得平常起來。1983年,連云港與日本堺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實現了連云港友好城市零的突破。1983年12月20日的《連云港報》報道:連云港市與日本國堺市締結...
土地改革:土地“醒”了 房子“活”了 農民笑了 2018-08-18
當安徽小崗村農民在“包產到戶”契約書上摁下紅手印時,我市部分農村地區也在悄悄探索分組聯產計酬責任制,人民公社體制下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的堅冰松動。1982年,東海縣白塔埠鎮率先實行土地“包干到戶”,拉開了全市農村土地改革的大幕。
古韻港城:用四十載勾勒“歷史文脈” 2018-08-15
自東夷古文化孕育于朐山大地,到秦始皇設立秦東門;再到《嘉慶海州志》上記載的“古海州城”———港城擁有悠遠的歷史脈絡,也留下了數之不盡的文化遺存;像孔望山摩崖石刻和“雙龍漢墓女尸”,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港城“歷史文化符號”。
鹽業改革:海州灣百里鹽田巨變中華麗轉身 2018-08-13
海州灣古老而神奇,曾經的淮北鹽場,360平方公里的廣袤鹽田上,鹽山連綿不絕,鹵池縱橫交錯。一代代鹽工在黃海灘頭“煮海”制鹽,他們一再見證“年年春夏潮盈浦”的景致,享受“才得波濤變成雪”的壯美。而今,這美妙的景觀仍散見于徐圩鹽場,雖然今天徐圩新...
港城高等教育:百花齊放40年演繹“春天的故事” 2018-08-11
清晨,當一輪紅日從海平面噴薄而出,佇立在黃海之濱的連云港,迎來了第一縷陽光。東風激蕩,大潮奔涌,改革開放40年來,在這片土地上,高等教育實現從無到有,讓眾多學子以知識改變命運,也深刻影響著城市的發展。
海州灣畔春潮涌 云臺山下勇爭先 2018-08-09
海潮涌動,開捕出征的號角已經吹響;機器轟鳴,千間廠房內發展的樂章響徹云霄;高聳入云的巨大裝備,誓將書寫鹽田新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