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蔚 通訊員 賈如存)近日,25臺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在連云港港順利完成裝船作業,啟航運往南非薩爾達尼亞灣港。這是連云港港首次實現該類新型儲能產品的出口運輸,標志著我市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海的貨種進一步豐富,也為我省打造“水運江蘇”新格局注入綠色動能。
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屬于海運第九類危險貨物,具有運輸風險高、操作專業性強、管理要求嚴格等特點。為確保該批貨物安全高效出口,連云港海事局提前介入,依托新出臺的《散雜貨船舶載運鋰電池儲能系統操作指南》,從貨物申報、船舶適裝、碼頭作業、應急響應等環節實施全流程指導和服務保障。“在保障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優化審批流程、強化部門協同,為企業提供‘一票一策’的精準服務。”連云港墟溝海事處處長李海波說。
針對本次首票業務,連云港海事局推出的“定制服務”模式,大幅提升了通關和裝運效率。通過簡化危險貨物申報材料,對符合條件的產品豁免電池試驗摘要報告,將原先1天的申報審批時間壓縮至2小時,實現“即報即審”。同時,海事部門聯動海關實施聯合查驗機制,減少重復開箱,整體查驗效率提升40%;還開通“綠色通道”,快速辦理船舶離港手續,保障貨物及時出運。
據悉,此次出口的集裝箱式儲能系統采用高性能鋰離子電芯和智能溫控技術,具備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可用于電網調峰、可再生能源儲存、應急備用電源等領域,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裝備,彰顯了我國在儲能裝備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首票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的成功出口,不僅是連云港港業務能力提升的體現,更是我市乃至我省積極融入國家“新三樣”出口戰略、助力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生動實踐。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正成為推動我市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連云港港作為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積極布局新能源設備出口運輸體系,已逐漸成為“新三樣”產品出海重要樞紐。連云港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優化危險貨物監管和服務機制,推動口岸通關便利化,支持更多高端裝備、高技術產品依托港口“走出去”,服務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和外貿結構轉型升級。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