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一 易敏 王春 文/圖)“沒想到湖南衛視芒果TV節目組聯系我們,海鮮市場也上‘電視’了,展示我們連云港的山海特色。”9月9日,連云區海棠路市場熱情接待了《假期中的她們》節目組和姐姐們的到訪,市場總經理胡可剛激動地告訴我們。
憑借最樸實的人間煙火氣,一個老牌農貿市場不僅迎來了八方客,還破圈成了聚焦海鮮特色的文旅金招牌。我們不禁好奇地想要探索,它的“圈粉”密碼究竟是什么?
吃“活”的
要來就來一場最“鮮”的旅行
去海棠路市場,來一場最“鮮”的旅行,正成為越來越多來連游客的新玩法。
剛剛過去的海濱旅游季,每天九十點鐘,市場海鮮區域便持續人聲鼎沸,不僅本地居民前來選購食材,還有許多游客在各個攤位間流連忘返,拿著手機、相機穿梭其間,拍攝著那些既好看又好吃的特色海鮮。會噴水的海腸、攀爬在缸壁上的八爪魚、形狀各異的貝殼,成為親子互動的絕好素材,幸福感拉滿。
當下,不少年輕人旅行的關注點,已從景區門票轉向時令菜價,菜市場儼然成了新的“城市會客廳”。和云南菌菇市場、東北早市等本地人天天光顧的菜市場一樣,海棠路市場如今已成為游客打卡的新寵。這些新晉地標不僅代表當地最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也是城市中最具生活氛圍的場景之一,在這里,游客可以近距離體驗目的地真實的生活節奏和地域口味。
“就在市場買鮮活的,20分鐘不到就吃上了。能夠追求鮮的極致,價格也是明碼標價。”來自安徽的游客劉女士直言體驗感很好,“一家五口人買海鮮花了不到300元,老板還教我們怎么選、怎么吃,認識了不少沒見過的海鮮。”作為沿海海鮮市場的典型代表,海棠路市場建于1986年,如今發展成為蘇北、魯南地區重要的水產品綜合交易市場。而從去年旅游旺季開始,游客關于海鮮“代加工”的咨詢明顯增多。市場管理方立刻行動起來,培育起第一批的代炒商家,到今年夏天已經發展到近20家海鮮加工店鋪組成的大排檔,成功融入海濱夜市消費圈,成為來連游客的新打卡點。
“流量”背后
老市場的迭代追求
?
越來越多看山觀海的游客選擇來到這里,舉著手機穿行于海鮮攤位之間,在詢物問價的交流中探尋山海連云的“生活圈”,在這些接地氣的“市井課堂”里品味生活滋味,更有鮮活蝦蟹即買即做,“海鮮自由”輕松拿捏,情緒和味蕾通通得到滿足。
而讓這一場場味蕾之旅可以成行的背后,是這座老菜市場的迭代追求。你見過凌晨兩三點海棠路市場的海鮮早市嗎?不只本地漁民,還有從浙江到天津沿線的海鮮經銷商,每天凌晨帶著他們的鮮貨抵達,數十輛冷鏈車相對排開,喚醒還在沉睡中的市場商鋪。
本市場的海鮮商販以及淮安、宿遷等周邊縣市的零售攤主,陸續蜂擁至此,生怕錯過凌晨至清早最鮮最全的采買,整齊的停車場儼然成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內陸碼頭。“在墟溝街道溝通協助下,整個市場的停車場面積擴大了兩倍,讓更優質的貨源集聚到了市場的停車場區域,早市規模更加壯大,每天都有100家以上的批發商進入,80%以上都是固定的來源供給,市場內的商鋪也可以保質保量地就近拿貨。”海棠路市場負責人盧泉說。
優質便捷的進貨渠道,保證了市場供應的前端質量。政府和商販的默契配合,為市場立下了口碑。眾所周知,粗皮筋是不少海鮮市場的“老大難”,不僅皮筋的直徑能達到3毫米以上,吸水后重量有的能占到螃蟹總重的30%左右,消費者望而卻步。在這里,筆者看到,傳統捆綁梭子蟹的粗皮筋消失了,就連給海鮮稱重的也不再是厚重的塑料袋,商戶們習慣將袋角處輕扯一個小洞,將其中的水分盡量瀝干,讓顧客看到透明消費的滿滿誠意。
“線上我們連云區市場監管局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發布梭子蟹捆扎包裝地方標準;線下組織農貿市場水產經營戶簽署《稱重行為自律承諾書》。”連云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宣傳引導與執法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推動梭子蟹市場的規范化經營。“雖然單價會有所提高,但是顧客的體驗會更好,生意比以前還好了許多。”海鮮商戶小高說。
做好服務功課
讓市井與潮流破壁融合
新媒體和網紅經濟的快速崛起,為菜市場文旅提供了強大助推力,形成的口碑傳播,吸引更多人前往。不少年輕攤主通過網絡營銷吸引游客“找上門”,而“留住客”的則依賴于長期積淀的口碑和服務。“老顧客不但自己回購,還會推送給親朋好友,一般每天都能發出去30至40單快遞,客單價普遍在800元以上。”攤主李蘭坦言,維系客戶信任是頭等大事。如今,愈加誠信透明的市場氛圍,催生節假日日銷十幾萬元的熱門攤位陸續涌現,現場撕膠帶打包的聲音不絕于耳。
入駐市場的順豐快遞工作人員介紹,最高峰時的寄件量達到了每日300多單,這些包裹發往全國各地,像西藏這樣的偏遠地區也可以在3日內品嘗到來自黃海的時令饋贈。
與食客雙向奔赴的背后,是市場圍繞消費者和攤主的切身需求,構建起的多元化消費場景,既可以直接去海鮮美食街的飯店點菜,也可以在市場選上海鮮去代加工區即時享用;干貨、鮮貨一應俱全,極大地便利游客的消費需求;此外,物流進駐、冷庫供應、品牌加盟,一系列的舉措將海棠路市場的品牌信賴用活用火。
市場方也順勢而為,推出了“大市場小管理”的官方公眾號,推送每日海鮮價格,展示規范管理形象。同時還利用自身平臺優勢,不斷為商戶提供培訓、學習、考察的機會,拓寬商戶經營渠道,提升商戶經營理念,強化商戶懂法經營、守法經營的意識。“我們的租客很多是長期合作的,有的年紀大了,網絡營銷不太擅長,我們也會積極引導大家開展業務互學,讓經驗流動起來,這樣我們的市場才能更有人氣更興旺。”市場相關方面負責人盧泉介紹。多年來,市場商戶的流失率始終低于5%。
據了解,連云區相關部門還將進一步串聯起海鮮市場、步行街、郵電巷、嘉瑞寶等市場經營業態,通過創意設計構建敘事空間、激發情感共鳴,打造更加親民惠民的文旅休閑空間。“城市更新從小處著手,我們不斷為市井煙火鑲上‘金角銀邊’,帶動小市場釋放大動能,不斷給予游客更具在地性和人文色彩的消費體驗。”墟溝街道黨工委書記程洪碧說。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