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莊婷婷 王業輝 劉翔)見到徐海時,他正爬在高高的電線桿上檢修路燈。五月的天氣已經有些炎熱,身穿工作服的他從電線桿上下來時已是滿頭大汗。
徐海是一名退役軍人,1998年分配到市星辰照明有限公司工作。眼前的他黑黑瘦瘦,正在仔細記錄。“我工作已經21年了,市區3000多公里的線路和400多個配電箱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徐海笑著說。
城市路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要想它們全部順利運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市區大街小巷的路燈,各個路口的配電箱,沒有徐海不熟悉的。同事們都開玩笑地稱他為路燈“活地圖”,每一次巡線、維修,徐海都看作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哪個點容易出什么問題早就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里,所以每次搶修他總是能很快地找出故障原因。
就在筆者采訪時,徐海接到任務,海州中大街的兩盞路燈出現故障,需要維修。他立即收拾好工具趕過去,筆者也隨之前往。 到了維修現場,徐海和同事戴上安全帽,雙腳套上腳鉤,雙手抱住水泥電桿嫻熟地往上爬,很快就到了電燈的位置。他打開工具包,三兩下擰開燈具螺絲,大約10分鐘,路燈就發出暖暖的黃光。
“線路氧化導致不通電,把線換了就可以了。”徐海說,“經驗豐富的修理工,很快就能找到故障點。如果一前一后路燈都是亮的,中間路燈不亮,說明線路正常,有可能是中間路燈的燈泡老化了;如果燈是隔兩盞熄一盞,那就是線路出故障了,這時就去查找原因,這些經驗都是我和同事們自己總結出來的。”
徐海的工作就是和路燈打交道,在他看來,路燈維修工作的重點有兩方面:快速找出故障點和安全攀爬上電線桿。“小巷的路燈有些安裝在老舊居民院落,與院落里的樹枝交織在一起,修理前還要先清理一下樹枝,有些是安裝在架設有電力設施的水泥桿上,這種需要特別小心,畢竟頭頂上、身邊就是電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每名路燈維修工在出師前,需要考取高空作業證和電工證。“拿腳鉤來說,我第一次練習收鉤、放鉤結束后,第二天整條腿都是痛的。”徐海回憶說。
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徐海憑著在部隊養成的那股吃苦耐勞的韌勁,刻苦鉆研工作技能,解決了工作中不少“疑難雜癥”。他制作了新型控制箱,解決了老式控制箱防塵、防腐和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路燈控制線路中加裝無磁隙電抗器,解決了局部地區電網電壓較高,嚴重影響電器壽命的問題,先后為國家節省了幾十萬元的電費。他本人被評為市“技術能手”、“心目中的港城工匠”、“全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勞動模范”及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每天華燈初上之時,是徐海最欣慰的時刻。“夜幕降臨,聽到有人夸獎港城璀璨的燈光時,我就覺得特別自豪。我們的工作就是守護著這座城市,點亮城市夜空,照亮大家的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