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 實習生 李子瑩)筆者日前從市農科院了解到,由市農科院歷經8年選育出來的耐鹽堿水稻新品系“連鑒5號”,目前已經通過全國耐鹽堿區域試驗,進入了生產試驗階段,這也標志著我市在耐鹽堿水稻研發方面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筆者17日上午在位于青口鹽場的市農科院耐鹽堿水稻試驗基地看到,十幾名工人正在田里栽插水稻,這些水稻看起來和普通水稻沒什么區別,實際上卻是耐鹽堿的新品系。據農科院工作人員介紹,大家所說的“海水稻”,只是耐鹽堿水稻的一種俗稱,并非直接用海水澆灌,因為海水的含鹽度達到了千分之三十以上,一般的農作物根本無法耐受。而“海水稻”,實際上是在鹽堿地里培育和種植的耐鹽堿水稻品種。
“青口鹽場試驗基地的土壤含鹽量是在千分之五到六以上,水的含(鹽)量是千分之二以上,鹽度也是比較高的,我們在2010年就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經過近幾年的技術攻關,我們將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相結合,實現了種質的創新,選育出來的‘連鑒5號’,今年進入了生產實驗。”市農科院水稻研究室副主任劉艷告訴筆者。這塊試驗田共有70畝地,市農科院在這里試驗種植了近10個耐鹽堿水稻新品系。據了解,市農科院是袁隆平院士牽頭的“海水稻”研發中心的重要參與單位之一,“連鑒5號”也是入選“海水稻”生產實驗的5個品系之一,根據前幾年的實驗測產,畝產量在500公斤左右。
“我們會利用這一塊的地理資源優勢,來開展我們的技術研究以及基礎應用性研究,為我市鹽堿地開發,提供我們應有的技術支撐和力量,也為全國鹽堿地改良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劉艷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目前,“連鑒5號”已經通過全國耐鹽堿區域試驗,進入了生產試驗,今年有望通過國家審定,接下來市農科院還有7到8個耐鹽堿的品系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