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本報訊(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 通訊員 蔣克儉 韓龍 仲明)今日上午,備受社會關注的我市主城區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城市下穿隧道———連云港鐵路綜合客運樞紐人民路下穿隧道將正式開放并試通車。這將為今年底連鹽鐵路和連青鐵路的開通運營提供良好的站前廣場交通環境,保證樞紐過境車輛快速通行。
由市交通控股集團承建的連云港鐵路綜合客運樞紐站前南廣場及配套、人民路及鹽河路下穿工程,地處連云港火車站南側人民路與鹽河北路交界處。隧道位于地下2層,下穿地下停車場,全長1149米,暗埋段長829米,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50公里/小時,開挖最大深度17米,為目前我市最長、最深、建設標準最高的城市下穿隧道。工程建設得到了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市領導多次親臨一線,召開現場會、會辦會,解決工程建設中的難題。工程參建各方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實行監理全過程旁站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專項檢查,加強過程質量控制,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嚴格控制工程投資,保證了工程的進度與質量。
人民路下穿隧道工程極為復雜,施工難度大,工程施工過程中先后克服了海相淤泥質地帶、流沙帶、暗埋河槽等復雜地質環境。與此同時,工程也創造了多個我市城區隧道工程建設之最。一是工程體量最大,工程共計開挖外運土方50余萬方,總體積相當于我市萬達廣場的體積,工程共使用鋼筋1.53萬噸,混凝土1.4萬立方米;二是工程樁基最長,共打入切角預制方樁7089根,總長121923延米,相當于連云港到淮安的直線距離;三是智能化程度最高,隧道引入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隧道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了交通流量、車速、車型、車道占用率等數據的全程監測與交通誘導信息發布,能夠自動檢測、提醒交通事故、火災事故等異常事件。
為確保能夠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市交通控股集團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一是在樁基工程中采用預應力切角方樁技術進行維護樁和工程樁施工,節約工期近100天,節約工程費用3300多萬元。二是大膽采用超長大直徑方樁“植樁”工藝,釋放原土擠壓應力,減少對周邊建筑物影響,工程部分采用700X700切角預應力耐腐蝕方樁,單節長26米,重32噸,為江蘇省陸上最長工程樁;三是采用超長隧道單墻單側模板支撐體系,大大縮短了隧道模板的更換時間,加快了工程進度。在此基礎上,市交通控股集團在工程建設現場引入可視化管理平臺,對工程建設現場開展24小時實時視頻監控;引入無人機拍攝技術,對關鍵部位進行重點跟蹤;引入標準化管理系統,嚴格施工流程,對工程使用的材料更是嚴格把控,隧道側板采用了與港珠澳橋隧道同樣的材料。在工程建設現場建立全市首個安全體驗區,確保安全意識灌輸到每個施工人員心中;實現對重大工程建設現場的科學化、綜合化管理,確保工程建設安全、優質、高效。
據了解,連云港鐵路綜合客運樞紐項目是我市策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建設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重要載體。項目規劃建設成為滿足連鹽鐵路、連青鐵路、連淮揚鎮鐵路和連徐客運專線客運需求,集鐵路客運、公路客運、城鄉客運、城市公交、BRT(遠期預留軌道交通)、航空候機、出租車和社會車輛集散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零換乘”綜合交通樞紐。項目規劃設計總建筑面積約5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9億元。一期站前南廣場及配套、人民路鹽河路下穿工程,總投資7.8億元。工程總占地面積約12.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4萬平方米。此次開通的人民路下穿隧道工程為整個樞紐工程的關鍵性節點工程,為年底連鹽、連青鐵路的開通創造了良好的區域交通環境,地下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已建成,將與鐵路站房同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