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徐黎一
早餐有形,情義無價。8月起,海州區給1300名環衛工人“做”早餐,站在環衛工人的角度,實實在在為他們解決問題,將一個城市的濃濃愛心播撒出去。筆者以為,這一切應當只是個開始,我們還將號召、動員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方式關心、關愛環衛工人,營造一個人人理解、人人關注、人人幫助環衛工人的良好氛圍。
我們都知道,環衛工人是一群弱勢群體。他們拿著較低的薪水,卻從事著環境較為惡劣的工作;我們知道,如果將城市比喻為家,沒有他們就沒有家的干凈和整潔;我們更知道,他們比誰都需要關心、關愛。
過去,夏天送涼、冬日送暖,多年來,我們也是噓寒問暖愛心不斷。也許,他們當時也被感動。但,他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困難?這些問題是不是只環衛單一部門的責任?我們思考的卻太少,太少。
如今,通過一個人大代表的建議,將實際存在多年卻沒有解決的問題提了出來,由財政、總工會聯合環衛部門,各司其職、各出其力,解決了1300多名環衛工人的實際需要。筆者了解到,在這個過程中,市財政部門根據建議理出了相關的扶持資金,而市總工會建設的“安康驛站”恰好成為他們的用餐點。看似一氣呵成的背后,是城市日益繁華的同時也在為惠民、利民所做的點滴改變,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筆者以為,一個包子暖的不僅僅是胃,更是人的心。 城市如何文明?需要的當是文明的市民。如何締造文明的市民?需要的當是一種向善的、暖心的力量。只有當所有人被溫暖所包圍、被愛心所感化,行為舉止充滿正能量,我們也就具備了文明的能力。
愛心早餐只是開始,且吃且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