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侍敏 通訊員 潘潔)本想圖省事,在微信平臺填寫信息申辦信用卡,沒想到卻掉進騙子精心設置的連環(huán)騙局———花400元辦卡費收到一張信用卡后,又相繼被以開卡費、激活費、流水賬等名目騙走4萬余元,直到刷卡時發(fā)現(xiàn)新辦的信用卡根本不能使用,受害人朱先生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騙了!
不久前,朱先生上網時在微信平臺看到一條某銀行辦理信用卡的信息,便點擊進入平臺,頁面上稱無須資產證明,只要提供個人身份等相關信息,便可辦理信用額度為5萬至50萬元不等的大額信用卡。想到如果去銀行辦理的話手續(xù)繁多,朱先生便按照提示填了個人信息,并申辦了一張額度為20萬元的信用卡。
填完信息后不久,就有一個自稱是北京一家金融擔保公司的李姓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小李稱,申辦大額信用卡的資產由他們擔保公司一手操作,按照規(guī)定,朱先生還要交400元材料費和2000元的代辦費。為了打消他的顧慮,小李還說,朱先生先交400元材料費即可,剩余的2000元代辦費可在卡寄到后再付。于是,朱先生通過微信轉賬支付了400元材料費。
四五天后,他果然收到一張某銀行的信用卡,然后按照小李的提示掃描開卡通知單中的二維碼,查詢其信用額度為20萬元,朱先生又支付了2000元代辦費。
付款后不久,一名自稱是發(fā)卡行的工作人員又給他打來電話,稱獲悉他剛剛申辦了一張信用卡,按照銀行規(guī)定,須交2000元的開卡費方可使用。雖然對“辦張信用卡還要交這么多費用”有所惱火,但想到2400元的費用都交了,總不能為了這2000元開卡費讓已經到手的信用卡作廢吧!于是,朱先生咬咬牙,又匯出2000元開卡費。
騙局并沒有就此結束。“銀行工作人員”又打來電話,這次稱,發(fā)卡行為了審核他有沒有還款能力,需要他匯40000元到指定賬戶做流水賬,并稱審核完畢后信用卡就能使用了。“不過你放心,這個錢我們做完流水賬后24小時內就會返還到您的匯款賬戶。”于是,朱先生又匯了40000元。
結果當然是被騙了。第二天,當他拿著這張新辦的信用卡去購物時,發(fā)現(xiàn)根本不能使用。打電話給金融擔保公司的小李,根本無法接通;再打電話給發(fā)卡行的工作人員,還是無法接通……
對于朱先生的遭遇,新東派出所辦案民警表示,此前,他們也接到過多起類似報警。一般而言,銀行申辦大額信用卡的門檻很高,往往需要申辦人提供收入、資產等證明材料,還要達到一定數(shù)額方可申請成功。而一些微信平臺、代辦網站上所謂的僅需出示身份信息和聯(lián)系方式就能代辦大額信用卡的,肯定都是騙局。
辦案民警提醒,現(xiàn)在騙子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廣大市民對于網絡上的各種信息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匯款,以免遭受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