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久久激情视频久久_日韩欧美一二区_久久国产日本精品

logo

理解物,誕生美

谷 泉

所有人,都被“物”所包裹。我們會經(jīng)常思考“物”存在的價值嗎?還是利用“物”有用的成分,用完之后又將之拋棄?我們與“物”之間的關(guān)系,是良性互動,還是一個相互牽制或被牽制的過程?這其中有各種復雜的關(guān)系,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被在意。

我們早上起床會把床鋪好,握著牙刷刷牙,抄起鍋、碗、瓢、盆做飯,用勺子、盤子吃飯,穿上衣服出門,乘坐公交車,抓住把手,上班之后打開電腦,拿起紙張……大家想過這些物與自己的關(guān)系嗎?

即便并未思考過這些問題,但你的動作,卻從來正確無誤。這說明,每天都在固定地接觸這些物,我們對使用多大的力道與其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異常清晰。我們被固定在物所營造的氛圍里,衣、食、住、行,所有的發(fā)力特征,都因物的存在固定在一個范圍內(nèi),并且?guī)缀醪粫^這個范圍。

要是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各位有機會親手接觸它,從頭看到尾,又如何拿起,如何展開?它是被萬人景仰的國寶,但在成為公共財產(chǎn)之前,它也是私人物品,被一代代人用手傳遞下來,重新題跋,拆散,再多次裝裱。它是與人反反復復交流之后,才成為今天這樣。這些物品在古代,作為代表生活秩序的重要物品,也一定會被具體的人、具體的行為所對待。

換作今天,則是另外一種情形。我曾經(jīng)乘火車從杭州至上海,途經(jīng)某站,進入車廂的,全是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我感到絲絲怪異,那些物品并不屬于這個時空。它們雖好,可不經(jīng)過轉(zhuǎn)換,無法與今天的環(huán)境自然融合。今天,我們能用幾十萬元唐代的缽作為日常用品嗎?當然不可以,它是文物;當然也可以——為什么我們的生活不能豐富到,讓文物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問題不在于能否使用,而在于生活、行為、個人與物之間,能否建立起良性的關(guān)系。否則,人、物關(guān)系變得扭曲、緊張、不自然,隨時可能出現(xiàn)崩潰。

我也會建議,一定要抓緊機會,體驗與日常生活不一樣的觸感??床坏礁篮玫乃囆g(shù)作品,我們的眼睛就得不到進化;吃不到讓靈魂都覺得升華的食品,我們生命的維度就十分有限。觸碰文物當然很難,但如果有機會,那就保持好心態(tài),遵循正確的行為,平靜地去觸碰美好之物。人與物的關(guān)系,遠遠豐富于三點一線式的簡單、狹隘。生命的維度,是可以被拉伸的。

如果家里塞滿了東西,你會扔掉什么?你會先判斷它們有用無用,最先扔掉沒用的東西。但什么是有用、無用?

判斷有用、無用的本質(zhì),在于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物。物分兩種,自然物、人造物。自然物是空氣、陽光、山川、河流,我們主要講的是人造物。它是人欲望的物化。人造物是為了滿足人的欲望而存在。

人可以只生活在純粹的人造物環(huán)境中,完全脫離自然物。當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的時候,某種在物中的體現(xiàn),即我們的行為準則,已越來越多、越來越明確地被人造物所拘禁。當物成為人類欲望的物化時,就會區(qū)分為有用和無用。

人、物之間,有一種更先進的方法,就是減少擁有物,也會隨之減少垃圾的產(chǎn)生。但是如果減少擁有物,會降低生活品質(zhì),又不可行。因此,物的現(xiàn)代性,有一個標志,就是你盡可能減少擁有,但生活品質(zhì)并不降低。它與現(xiàn)代藝術(shù)類似,極端乃“什么都沒畫,什么都沒缺”。地球無法承受這么多人的欲望。只有當人類覺悟物的價值何在,它們的現(xiàn)代化,人、物關(guān)系才能不斷良性互動。

我是一個愛撿垃圾的人。就我的經(jīng)驗看,帶孩子去撿垃圾,沒有哪個孩子不樂意。撿垃圾不一定非得是在垃圾桶,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太過迅猛,可以去野外的工廠或廢棄的城市。那里有大量的被拋棄物。

實際上,垃圾是你生活的痕跡?,F(xiàn)在有垃圾考古學,收集垃圾,可以復原一個人的生活。我撿垃圾,并非好奇他人的生活方式,而是關(guān)注到物品一旦失去使用價值,被當作垃圾扔掉時,這個物就成了它自己。它脫離了與制造者、購買者的關(guān)系。它是它自己的時候,就擁有了特別的美感。你正視它的美感,人與物的關(guān)系,就會發(fā)生轉(zhuǎn)變。物還是同樣的物,但物有用、無用的概念已變。這樣講,撿垃圾會讓你看到有用、無用背后,物的價值。我挺愛站在垃圾堆里,浮想聯(lián)翩。

人和物,誰是誰的主人?

大多數(shù)人會想,我是物的主人。但我們的生命,是被極少的物所包裹。我們消費的物,看似多樣,實則有限。從出生到死亡,我們使用物,與物產(chǎn)生關(guān)系,物背后所有成為物的邏輯,控制了我們的行為。我們正使用的電子屏幕,以屏幕的方式,展示了這段時間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關(guān)系。我們研究屏幕,就等于研究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切片。

人和物誰更重要?毋庸置疑,是人重要,但人已經(jīng)被物牢牢控制,怎么變得更重要?人才是這個關(guān)系的重心。我們可以理出一個主要的線索:制造物,創(chuàng)造物的人,或創(chuàng)造物的邏輯,實際上是通過人使用物,來規(guī)范人的社會地位與生活行為。

前陣子去看一個官窯瓷器的拍賣會,物品確實精美,但我看不到人,讀取不到物背后的、人的信息。一本書的背后,是作者、譯者,是所有讓它變成美好之物的人付出的情感、心血、時間、空間。物,是我與物背后的人之間的中轉(zhuǎn)站。如果能通過物,讀懂物背后的人,這才是我覺得物最美、最有價值的時候。尤其是一個藝術(shù)品,即便物的制作者已離開人世,但是他的靈魂,對技術(shù)的理解,對未來即將觸碰此物的人的心思,如果還能停留在物中,被我所讀取,那真是美妙無比。

比如,中國書畫裝裱,從宋代開始,講究的就是“天比地大”,很像排版,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上面比下面要大,即是規(guī)矩。大家遵循這個規(guī)矩就好了。但有一天,我在網(wǎng)上突然發(fā)現(xiàn)有個作品的版心,居然“地比天大”。它的版心特別靠上,嚴重不講規(guī)矩。我立刻明白了這名裝裱匠人的心思。因為作品畫的是月兔,天上的東西,匠人便把版心上挪。這說明什么?第一,他懂這個規(guī)矩;第二,他敢打破這個規(guī)矩。一個文化人、知識分子敢打破規(guī)矩,不算奇怪,但一個裝裱匠人敢打破規(guī)矩,而且在一兩百年之后,被我讀取到。我覺得他就是茫茫人海中,閃光的那個人。

理解物,美即誕生。我特別喜愛觸碰古老的東西。一件陶瓷作品,從一團泥土慢慢成型,你觸碰它時,可以感受到工匠在制作過程中的決心、失敗、懊惱,最后他克服自己的猶豫,讓它成為一件偉大的藝術(shù)品。你閉上眼睛感受它,會發(fā)現(xiàn)一股無比真摯的暖流,從內(nèi)心涌出。美不僅僅是視覺的,更是全身心的。

相關(guān)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安丘市| 平乐县| 齐河县| 石棉县| 岳普湖县| 积石山| 盘山县| 河东区| 绵阳市| 略阳县| 江安县| 浙江省| 阿拉善盟| 宜良县| 宁津县| 罗定市| 定州市| 韶关市| 和田市| 云和县| 秭归县| 融水| 怀仁县| 琼海市| 镇坪县| 湾仔区| 木里| 荃湾区| 高要市| 桐梓县| 个旧市| 邹城市| 溧水县| 商城县| 三门县| 嘉义县| 衡阳县| 成武县| 中西区|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