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跟團旅游的行程總是匆匆忙忙,走馬觀花,要是遇上個有真才實學、嘴巴又能說會道的導游,也能增長些見識。這次重來革命圣地井岡山,地接導游陳先生,當地人,戴眼鏡,剛到而立之年,已有十多年的帶團經歷。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講解“還門板”到“上門板”的故事。
旅途中,陳導回顧歷史,緬懷先烈,歌頌領袖,特別崇尚毛澤東走群眾路線的作風,娓娓道來,把我們聽得興致盎然,熱血沸騰。他請睡過門板的游客舉手,我們這批團員都是老頭老太,紛紛舉手,只有少數人自己沒睡過,看過別人睡門板。陳導接著講起井岡山革命時期門板的故事。
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隊伍開赴井岡山之前,就工農革命軍部分將士擅自挖撿群眾家的紅薯充饑這件事警示大家,責令當事人寫檢討,加價賠償,還舉一反三,宣布三大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農民一個紅薯;第三,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
那個時期,幾乎天天都要行軍打仗,官兵居無定所,吃住都要依靠革命群眾的支持和幫助。在群眾家里住宿,嚴格要求不能擠占房東的床鋪,只能臨時把門板卸下來當床,或者是抱些干草打地鋪。過了一段時間,根據遇到的實際情況,毛澤東對自己帶的隊伍宣布了“六項注意”:一、還門板;二、還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三大紀律和六項注意執行很好,得到當地老百姓的稱贊,大多數人都對工農革命軍翹起大拇指。但是,毛澤東在和個別老百姓的交談中卻聽到了不同的聲音,經過耐心地了解,知道了其中的細節。
“老表”一詞有多個含義,外省人叫當地人為“老表”是一種親昵的稱呼。一位老表說:“有件小事要是能改一改就更好了。工農革命軍借門板搭鋪睡覺,這個我們愿意,后來還是還給我們的,就是有時候還的不是我家的那一塊。各家的門板都是手工做的,尺寸大小都不一樣,掛鉤也是各家各戶自請鐵匠打的,還的門板如果不是我家原來的那一塊,那就上不回去了,我自己得挨家挨戶去找,別人也會到我家來找,有些煩人。”
另一位老表說:“我家一大堆稻草被借去攤鋪睡覺,用過后也都還了,可還回來的全是散的,真的成了亂稻草,我要花好長時間才能理好捆好。”
毛澤東對老表說的兩件小事很上心,專門主持召開軍民大會,首先表揚工農革命軍模范地執行了群眾紀律,得到了農民朋友的歡迎,不過,有些注意事項還得改一改。接著毛澤東將聽到的反映情況通報了一遍,然后說:“比如原來訂的‘還門板’這一條,就應該改為‘上門板’,只有把借來的門板上回到老表家的門框上,才算是真正物歸原主了。還有‘還鋪草’這一條,也應該改成‘捆鋪草’。你拆開用了,弄亂了,那就要捆好再還給人家,省得人家重費事,不高興。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公平合理。把原來的‘還門板’‘還鋪草’改成‘上門板’和‘捆鋪草’,看是只改動一個字,可是一字見真情。改這一個字就體現了工農革命軍是完全徹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是和其他反動軍隊有著本質區別的。”
1929年1月,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部隊的實際情況,“六項注意”中又增加了兩項:“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廁所”,成為“八項注意”。再往后,其中的一些內容又作了相應的調整,主要內容始終都圍繞著群眾利益這個中心。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的訓令》下達,從此,“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了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行動準則,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本質和宗旨。
返回途中,不知是誰輕輕哼唱起《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瞬間得到一車人的響應,嘹亮的歌聲在車內回蕩,這是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抒發我們對革命先輩的無限敬仰之情!(■ 竇 延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