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21年12月14日 10:00
地 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地方志辦公室方志年鑒處處長 邱仕明
發布人: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二級調研員 陸瑞萍
市地方志辦公室方志年鑒處二級主任科員 王佳生
發布議題:介紹《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出版情況
邱仕明:媒體界的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連云港市地方志辦公室新聞發布會,我是市地方志辦公室方志年鑒處處長邱仕明,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由我來主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領導有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二級調研員,《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執行主編陸瑞萍同志,市地方志辦公室方志年鑒處二級主任科員,《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執行副主編王佳生同志。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對《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的編纂出版情況進行通報。
首先有請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二級調研員,《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執行主編陸瑞萍同志給大家介紹《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出版情況。
陸瑞萍: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上午好!
《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日前全部出版了。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她的編纂出版的有關情況。
連云港古稱海州,修志歷史悠久。據《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記載:“《太平寰宇記》于海州屢引州舊記及舊經,是海州當宋初已有圖經矣。”而《太平寰宇記》引用“州舊記”的內容,多為劉宋、蕭梁時事。學界推測《海州記》為連云港地區最早的志書,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
此后1400年間,海州地區編纂了數量眾多的圖經、志書和鄉土文獻。據不完全統計,現存21種,可考亡佚13種。其中明代張峰纂修、裴天祐校正、鄭復亨補輯的《隆慶海州志》是連云港地區現存最早的地方志書;清代唐仲冕修,許桂林、許喬林纂的《嘉慶海州直隸州志》體例精審,內容博洽,被譽為“江左名志”“志乘圭臬”。民國年間,張學瀚傾力編寫的《云臺導游詩鈔》,以詩歌的形式為家鄉山水導游,至今仍是連云港旅游業人士鐘情的范本。這些舊志文獻類型較為齊全,不僅有州志、縣志,也有山水志、票鹽志、雜志、詩集等;內容豐富,涉及連云港地區建置沿革、人口變遷、田賦鹽稅、山海形勝、裁海復海等內容,是十分珍貴的地情文獻資料和歷史文化遺產。
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居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管理,加強中華文化典籍整理編纂出版工作,對文獻的挖掘整理工作從學術層面上升為民族復興的時代課題。2018年,連云港市啟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市地方志辦公室因應服務中心工作和讀者閱讀兩個需要,正式啟動《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整理出版工程。
我們從現存的21種文獻中選取19種,分州志、縣志和山水志、鄉土文獻3輯加以整理出版。本著求真復原的原則,采取點校+校注的形式,務求點校精審,分句分段合理,使點校本成為舊志整理精品。一是精心選擇底本。19種歷史文獻中,《隆慶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慶海州直隸州志》3種州志和《云臺山志》《云臺新志》2種都有點校本,其余的都只有影印本甚至手抄本。已經點校過的本子,因為各種原因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錯誤和不足;影印本和手抄本因為印刷不精或手誤,錯誤和不足更多。個別書的底本,上下冊分藏兩處,或者殘缺不全。我們與出版方廣陵書社精誠合作,與各圖書公藏機構、民間文史愛好者友好協商,積極協調,爭取最完善、最原始的版本。《隆慶海州志》選用天一閣藏明代隆慶六年影印本為底本,《嘉慶海州直隸州志》選用嘉慶十六年刻本為底本。《康熙重修贛榆縣志》第二、三、四卷在贛榆縣檔案館找到,第一卷在南京圖書館找到,實現了雙珍合璧。二是認真核實史料。如《海州文獻錄》卷二,關于開山的位置,底本作“在鷹游山東北”,而實際地理位置在鷹游山東南;《云臺山志》卷四,記云臺山裁海在順治十七年,而綜合《復山鴻集》等資料應在“順治十八年”。凡此種種,都在點校時進行了改正或校注,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三是改正文字錯誤。古籍整理中會遇到大量的通假字、異體字,《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也不例外。我們按照“通假字保留、異體字局部規范”的原則,對大量出現的異體字進行了必要的規范統一。因為版本異同和流傳方式不同,有的志稿會出現刻寫或抄寫過程中的以訛傳訛、形近致誤現象,呈現一些錯別字,我們根據上下文意或參校其他版本進行必要的補正,對個別地方出現的明顯衍字、脫漏字進行了刪增,對前后抵牾不一致的地方進行了核實修改,如《古朐考略》卷三“右諸人”段,總結了該志補收的列代名宦的人數,據計算是77人而非底本所寫79人,點校時都進行了改正并進行了注釋說明。四是統一體例格式。首先是厘清歸屬和層次。《民國贛榆縣續志》后有附編,底本將續志和附編作為2種書,但附編沒有書名頁。據王佐良附編序,“就目前成跡,依前志之目,都為二卷。”兩書纂修者同一,框架也基本相同。在整理的時候,我們將兩書合一,附編放《民國贛榆縣續志》后作為一卷來處理,連貫編頁碼,使內容相關的兩書成為一個渾然的整體。其次是統一規范各層次標題。《集成》各書書簽頁、書名頁、目錄頁字體字號統一。文內各層次標題宋體、黑體、宋體加粗區分明顯,層次清晰。層次多的地方,還用到楷體。文的落款放在文后,另起段退后兩格;詩的作者除有專門文字介紹的外,一般放在詩題后。19種文獻,在認真點校的基礎上,逐一撰寫了點校說明,置于書首,交代成書背景、作者生平、內容價值和點校重點。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到2021年11月,《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珍藏版完成出版。全書分3輯6函46冊220余萬字,繁體豎排,宣紙線裝,古韻盎然。這是系統梳理我市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搶救地方文化遺產的重要成果,創造了我市文化史上的多個第一:探本溯源,廣泛收集、精準訪求,對連云港地區歷史文獻進行全面梳理,是第一次;時間從明代到民國,地域從州到縣,基本厘清連云港地區文化脈絡,覆蓋面之廣、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前無未有;有不少文獻是第一次整理出版,如《復山鴻集》和5部《贛榆縣志》,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除挖掘保護外,更在創新和利用,為連云港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第一手資料;收錄文獻主要著重于思想價值、存史價值、資政價值,底本精良,提要精當,點校精細,《集成》第一輯獲第二十三屆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獎二等獎,是我市第一次獲此類獎項;政府領導,方志辦主持、財政支持,編纂一部前無古人的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在連云港歷史上是第一次。正如方書記在本書序言中所講:這是“連云港市歷史上首次系統地對舊志文獻進行整理,也是迄今整理連云港古代與近代地方文獻最大的出版項目。”“保護城市文脈,傳承地方文化,彰顯城市特色,為申名打造一張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名片。”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在此,我們要特別致謝關心支持《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出版的有關部門和單位,特別是圖書公藏機構為我們提供的查找版本的便利!感謝為這部叢書的編纂出版付出辛勤勞動的專家學者,特別是張衛懷同志,一人參與了15種文獻的點校工作。
盛世修志,總結歷史,昭示未來。讓我們以《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出版發行為新的起點,用歷史的智慧、發展的眼光,扎實推進連云港文化強市建設和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為建設人民心中期待的新港城提供更多更好的方志智慧和方志力量。
邱仕明: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媒體朋友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下面開始提問。
記者:剛才陸主任介紹了《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的緣起和編纂出版過程,我們也看到了還散發著墨香的《集成》,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致力于創新,請問《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創新之處如何體現?
王佳生: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的創新之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舊志文獻“用”起來、“新”起來、“動”起來、“火”起來。
一是服務大局,讓舊志文獻“用”起來。作為連云港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項目之一,《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點校整理工作的完成,既為彰顯連云港地區悠久的人文歷史、傳承連云港地方歷史文脈提供了方志文獻層面的實證,其所匯集和收錄的舊志文獻資料亦是構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和展示成果之一。《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的面世,是系統梳理研究連云港市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搶救方志文化遺產的重要成果,同時也是連云港市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構筑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
二是優化理念,讓舊志文獻“新”起來。市地方志辦公室始終堅持修志為用的基本原則,以點校整理的方式對連云港舊志文獻資源進行了再開發再利用。此次《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點校整理工作,歷時三年方才完成,全部書稿前后歷經五輪點校,在此過程中我們不斷創新思路,努力克服原有底本存在的內容缺漏和字句訛誤,力求出精品、創特色、鑄品牌,精心打造一部精品佳作。同時,《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致力于優化設計理念,充分考慮不同類型讀者的需要。在擬定《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的版本形式時,精心設計了宣紙線裝繁體豎排珍藏版和簡體橫排普及版兩個版本。這樣既滿足業內專家學者和史志愛好者的研究需要,也充分考慮了普通讀者對古舊志的閱讀需求。
三是技術加成,讓舊志文獻“動”起來。在編纂好紙質版文獻的同時,市地方志辦公室充分考慮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適時推出了相應的電子版本。在《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簡體橫排普及版書末頁專門設置二維碼,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閱讀、檢索、查閱此書電子版內容,從而極大地提高研究和閱讀的效率。同時,此舉還為今后建設數字方志館,收錄舊志文獻電子版數據內容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是宣傳推介,讓舊志文獻“火”起來。在《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出版發行后,連云港市地方志辦公室將結合史志“六進”活動,對公共文化場館、高等院校、史志系統等單位和機構進行贈送,以此服務更多關心地方歷史、熱愛地方文化的讀者。
邱仕明: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記者朋友們。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劉昆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