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李耀華 徐東方 徐玲)昨日7時30分許,當很多市民還在忙于上班前準備時,護林員劉文明已從山下爬上了錦屏山頭道關。他在護林房中稍事休息,就開始了前往錦屏山更高處石龜頂的巡山之路。冬至即將到來,全市森林防火進入空前敏感期,無論是錦屏林場、南云臺林場,還是朝陽林場等森林防火重地,護林防火隊員們全部強化了巡邏頻次。人防與技防密切結合,已成為各大林場防范森林火險的重要手段。
從原錦屏磷礦辦公區出發,沿山路向石龜頂前行,筆者不時看到林區在不同的路口設置的護林防火橫幅,尚未遷走的散墳一直是護林員心中的隱患。在被稱為大平頂的山坡有幾座墳墓,老遠就看到兩位佩戴防火袖標的護林員在忙碌,裝滿水的小小塑料桶排在一處,偶爾有掃墓的市民前來,就被要求在指定焚燒池祭奠。為了減少市民上墳帶來的火險隱患,林場與鄰近各鎮街已于近年來先后動員市民遷走上千座墳墓,其后續工作仍在進行中。
與劉文明的責任區相鄰的護林員是李義兵。李義兵的責任區是從石龜頂———瞭望哨———東山油庫一線,這一帶有紫竹林寺和張果老洞等,是一些善男信女時常光顧的區域。前兩天一場小雨過后,火險等級有所降低,但李義兵一刻也不掉以輕心,每到轉彎處,他都會找個更高的地方向遠處查看。“一點煙氣也不能放過,冬至前后是護林防火最重要的時段。”李義兵說。
李義兵的休息點在瞭望哨,與瞭望哨一路之隔的更高一點的山坡處有一個施工點,這是即將竣工的貯水池,高處不時有視頻監控探頭顯露。
“今年錦屏林場增加了四五個貯水池,每個水池容量至少10噸,其中石龜頂的貯水池最多可儲存100噸水。”錦屏林場副場長蔣衛說,“這些水池和遍布山間道路的管道,是森林防火的重要設施;有護林員在前方巡山,還有遍布山間重要卡口和節點的監控探頭,后方管理人員也可以隨時掌握山上的防火動態。”
告別錦屏林場,筆者又前往南云臺林場和朝陽林場。
從凌州村入口進入凌州分場需要通過一個電子擋車樁,只有護林防火車輛才能由此出入。由于此前林場增加了大量水壩,林場悟空大道與八戒路上布滿消防栓,新修的寬闊的道路既是防火道,也是防火隔離帶。
從車箱山頭至孔雀溝附近的道路上,護林員們各司其職。與錦屏林場一樣,這里的森林防火早已不再僅依靠人工監測。“從2014年開始,南云臺林場就安裝了多套林火遠程監控系統。這些監控系統可覆蓋山林面積3萬多畝,實現了自動巡航監控、出現火情自動報警、實時圖像傳輸的科技防火功能。”凌州分場場長楊善兵說。
設在南云臺林場的市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可隨時掌握各林區風速、護林員及進山其他人員情況等防火動態,放大其中任何一個視頻,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前方護林防火細節。朝陽林場護林員同樣嚴陣以待。設在朝陽林場的全市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庫是全省最先進的儲備庫,其人工智能系統可自動精準提供防火器材。嚴格的人工護林防火巡查與綜合性林火撲救系統的建設,為各大林場林火撲救提供了重要保障。
從國慶節開始,我市就已啟動重點護林防火,進入冬至,護林員普遍強化了巡山力度,他們共同的心聲是:散墳遷移要提速。因為無論是錦屏林場、朝陽林場,還是南云臺林場,都殘存不少墳墓。只要有墳墓存在,就會有人上墳燒紙,他們希望市民能夠真正文明祭祖。當然,他們也希望進山游玩的驢友能夠文明游覽:驢友進山可以“不走尋常路”,但護林防火一定要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