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周瑩 通訊員 宋玉冰) 近日,筆者從連云港市科技局獲悉,由連云港市建材建機與裝飾裝修管理處等單位完成的項目“沿海地區腐蝕環境下新型耐久預應力樁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榮獲省科學技術獎。連云港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與區域創新處處長周夢玲介紹,這是連云港市建筑業自實行科技獎勵以來首次以主持單位完成的獲省獎項目。項目承擔主體包括政府部門、企業、高校、研究院等多個機構,是政產學研共同發力的結果。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切角樁
連云港地處沿海地區,地下環境復雜,建筑樁基非常容易受到高鹽地下水和土壤影響,發生腐蝕現象,影響建筑壽命。連云港市建筑行業經過幾年的研究實踐,通過政企合作的方式,尋找到這個問題的新的解決方案。據了解,此次獲獎項目新型耐久預應力樁,包括預應力防腐管樁、預應力防腐方樁和預應力防腐切角方樁,是一種針對沿海地區土壤和水的腐蝕性研制出來的增強混凝土構件耐久性的新型產品,可做各種建筑(構筑)物的基樁,能解決沿海地區強腐蝕性水和土對結構構件的腐蝕作用,增強結構構件的耐久性,解決了混凝土配合比、構件外觀、深厚淤泥層應力、施工工藝以及落后的生產工藝問題及耐久性評估技術難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切角方樁
項目主持方連云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舒陽介紹,該項目創新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從構件內部著手,使腐蝕介質即使擴散到構件內部也難以造成其耐久性一定程度的損傷。與此同時,為了推進該項目實施,他們綜合外部環境及施工工藝先后研發了“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切角樁”“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切角方樁”“一種高強高耐久抗拔樁”及超長樁等20余件發明專利,解決了箍筋因應力集中產生脆性破壞導致鹽漬土層中氯離子集中擴散問題,使鋼筋免于銹蝕,對于深厚淤泥層及地下水位高土層研發出端板焊接連接并另加鋼板加強連結法,避免上下樁體連接處產生拉脫或裂縫,解決了樁基工程施工難題。此外,該項目還提出了新型耐久性評估方法,并開發了耐久性智能專家評估系統,利用該系統工具可以為耐久性的評估提供有效手段。
▲研發生產車間
截至目前,該項目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4件,發表EI檢索論文11篇,主編制定了四部江蘇省工程建設企業技術標準,曾獲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銀獎、中國建材聯合會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一等獎,項目產品在連云港徐圩新區、日照、鹽城、武漢等地區得到廣泛應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