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莊婷婷 孫利
從1月31日到2月8日,連云港市二院六病區護士謝曉作為第一批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就在前幾天,她從醫護人員隔離觀察區出來了。筆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她。
1月30日14時,下了夜班還在睡夢中的謝曉接到電話:“你被抽到隔離病房了,明日報到,做好防護。”謝曉來不及細想,立馬回答道:“好,明日準時報到!”
“不去行嗎?”丈夫有些擔憂。
“沒事呢!我是黨員,非常時期,你負責照顧好兒子,我負責照顧好大家!.;lijip/u.”謝曉說。
1月31日早上7時50分,謝曉到達隔離病區。一樓是生活區,二樓是病房區,重癥醫學科主任李鳳詩和安寧療護護士長臧婭已經在那了。集合后,大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培訓,大家學習了新冠病毒最新的防護知識、防護服的穿脫流程、標本采集流程等等。
就在前一夜,急診科醫生劉磊采集了二樓一位患者的標本,下午3點,謝曉和同事們正在培訓時,結果出來了——陽性,高度疑似病例,緊張的氛圍瞬間彌散開來。
李鳳詩率先打破緊張氛圍:“不要緊張,沒事的,只要我們做好防護,一定會沒事的,再說了,要有事,也是我先‘躺槍’,這里面我年紀最大了,大家放心!”護士長臧婭笑著說:“李主任,我年紀比你還要大哦!大家放心,有我們老同志頂著,我們會圓滿完成這次任務的!”看著主任、護士長,謝曉暗暗給自己打氣:不退縮,勇往直前。
2月2日是謝曉十多年護理職業生涯難忘的日子。穿著防護服悶熱不透氣,帶上護目鏡基本什么都看不清楚,戴著兩層手套,打針也沒有手感。“我給一個小朋友打針時居然手抖了起來,小朋友很奇怪,說,阿姨,你抖什么啊?我覺得特別不好意思,心想:不能在小朋友面前丟人!在小朋友的鼓勵下,我慢慢進入狀態,緊張感很快一掃而空。”
剛開始,完成一個6小時的工作,摘下面罩、護目鏡和口罩,大家都會驚呼:“我這臉怎么這么大,感覺瞬間老了10歲!”同事陳思嬌兩側顴骨都被壓破皮,劉蕓蕓的高鼻梁也紅腫了……“也許我以后會拿出這慘不忍睹的照片驕傲一番,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臉不要那么糟糕。后來我們學習了齊魯醫院醫護人員發明的護臉辦法,情況便好了很多。”
因為不能吃、不能喝,每次值班結束謝曉都餓得難受,體力不支,頭和耳朵也勒得特別疼。歇下來時她就特別想念兒子泉寶。
謝曉和同事們主要負責病人的常規輸液治療、一日三餐,配合醫生留取標本,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此外及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處理患者生活垃圾……都是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卻因為環境的改變,變得艱難了許多。
在隔離病房里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消毒。當病人離開病房以后,第一步是紫外線循環風消毒一小時,第二步用過氧乙酸熏蒸兩小時。打開過氧乙酸瓶蓋的那一刻,謝曉嗆咳不停,不停流淚。“這些消毒用的過氧乙酸都是護士長在院感染科的指導下自己配制的,聽她說,一個平底鍋熏蒸兩次后就被酸腐蝕穿底了。”
第一次熏蒸以后,開窗通風半小時,就開始全面打掃房間了。清除垃圾、打包床單被罩,按照消毒流程用10塊含氯消毒劑浸泡過的小毛巾擦拭整個病房,然后拖地。這些看似輕松的工作,當身著全套防護用具,而且是在6小時內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的狀態下完成,就變得異常艱難了。每次打掃完,謝曉都汗流浹背,筋疲力盡。
“擦拭完以后,還要用床消毒機對床單進行全面消毒,再進行過氧乙酸的第二次2小時熏蒸,熏蒸結束開窗通風半小時。這樣,這個房間才重新收治新的病人。”謝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