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梅子青綠杏子黃,麥花雪白菜花香。黨員示范走前頭,共同富裕奔小康。”站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柘汪鎮西棘蕩村村口,棟棟別墅錯落有致,條條馬路暢通整潔,花木繁茂,村容美觀。
西棘蕩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最美鄉村。2019年村集體企業年產值3億元,村集體收入過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5萬元。可誰能想到,20年前,這里“晴天塵土猛,雨天泥濘深。一走滑三滑,親戚不上門”,是負債20多萬元的貧困村。20年后,西棘蕩村在黨的十九大代表、村黨委書記鐘佰均的帶領下,因地制宜、大膽探索,苦干實干、創業創新,實現了由弱變強、由亂到治的華麗嬗變。
豎起黨建 引領一面旗
不靠海、不守山,20多年前的西棘蕩村除了缺雨少水的千把畝農田,沒有其他資源,老百姓土里刨食靠天吃飯,是蘇魯交界出了名的“討飯村”。那時候的黨建工作嚴重弱化,村支部也沒有威信。
村民張文強老人回憶說,鐘佰均上任前,村里連個黨員會都開不起來,村民辦事找不到人,百姓和黨員干部對立情緒很重。
1998年,鐘佰均果斷放棄縣養殖公司的優厚待遇,回到家鄉西棘蕩村。在他面前的,是人心渙散,村支部幾乎癱瘓的爛攤子。“用公心才能換回民心!”鐘佰均在村支部大會上說了六個字:“公開、公平、公正!”
為了這六個字能夠在村里立根,鐘佰均從自身抓起“立規矩”,同村干部約法三章:不吃老百姓的飯,不收老百姓的禮,不在家里辦公。同時,分類設立工業、農業、老年、個體私營等4個黨支部,建立村干部履職目標責任制,制定黨員考核細則,推動村干部帶領干、黨員帶頭做。慢慢地,找村干部辦事的群眾多了,黨員干部的腰桿也直了。2017年,西棘蕩村黨組織正式升格為黨委。
在發展過程中,西棘蕩村重視以黨建鼓舞干勁、凝聚民心,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西棘蕩村委門前的公告牌上,村務收支、扶貧資金使用等信息全部張貼出來,讓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在村黨員大會上,村上大小事都進行充分討論,可以意見不合、可以爭論不止,但最后都能統一意見,達成共識。
在黨建引領、干群同心之下,西棘蕩村干成了很多大事,從興建繡針河大橋,到建設黨建文化公園、鄉村大舞臺廣場、新幼兒園,再到集中居住區建設,形成了一種民主開放的村莊治理氛圍。黨建在這個村也成了定盤星、主心骨,引領黨員群眾大踏步向前。
闖出富民 興村一條路
拔“窮根”,還得靠產業。鐘佰均一開始想從地里刨“黃金”,先后引進一些高產經濟作物,但都沒成功。但鐘佰均沒有氣餒,帶領村干部外地取經、尋找商機,連家都顧不上。
在一次參觀中,鐘佰均偶然接觸到尼龍顆粒加工這一行,常在海邊走的他一下子興奮起來:“家鄉沿海廢舊漁網資源豐富,何不變廢為寶?”村支部經過討論研究,決定說干就干,回收廢舊漁網,搞尼龍顆粒加工。
因為條件差,基礎設施也不齊全,西棘蕩村剛開始招商時吃了不少閉門羹。村“兩委”干部下定決心,為村里建起了廠房修好了路,拉上了電通上了水,鐘佰均南下三請客商,終于感動了他們來投資建廠,從事尼龍顆粒加工,當年就盈利40多萬元。為了擴大生產,鐘佰均為老百姓擔保貸款超過了300萬元,被稱為“擔保書記”。
然而,隨著尼龍顆粒加工廠越來越多,清洗污水的隨意排放成了大問題。為了可持續發展,村里達了共識,主動解決環保問題,修建污水處理廠,建設產業園。先后關停、合并加工小企業40多家,轉產企業10多家,引進宏海塑業等深加工項目,西棘蕩村產業發展邁入低碳環保的新時代。
2018年,西棘蕩村成立了蘇北最大的村級農民創業園,也是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產業園。2019年,創業園區全年總產值達到了3億元,全村人均增收8000多元。
繪就美麗村莊一幅畫
村民富了,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黨委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也更有力有為。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對村莊道路、排水、綠化、亮化進行修建,形成了“三縱三橫”道路網;投資800多萬元修建繡針河大橋,方便群眾出行;增設的260盞太陽能路燈,讓夜晚的西棘蕩村更加燈火通明。
與此同時,西棘蕩村還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常年開展“傳家風、曬家訓”活動,設立了“孝老愛親獎”,引領村民學習村規民約、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倡導鄉村善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實現了從產業振興、生態振興再到文化振興的新時代發展愿景。上半年疫情期間,西棘蕩村組織黨員群眾捐贈10萬余元支援湖北省東山村抗疫,體現了更大的責任擔當。
高質發展是興村之路。從昔日的貧困村蛻變為如今富裕和諧的經濟強村和全國文明村,西棘蕩村牢固樹立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真正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交出了一張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漂亮“答卷”。(莊婷婷 劉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