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腳下的青石板、老居民樓,眼前的紅燈籠、商鋪招牌,街道兩側的民國風情建筑,和濃郁的文化氣息,讓人產生穿越感;百余個攤位,在人頭攢動和人聲鼎沸中,售賣著龍蝦、啤酒、烤串;火爆網絡的多種網紅人氣美食,演出和文創周邊,匠心手作、陶瓷器皿等有趣的創意產品,也吸引著無數市民駐足,一派濃郁煙火氣。
今年夏天,“民主路啤酒文化節暨民國風主題夜市”在連云港市海州區民主路老街正式開市。由于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線上電商尤為火爆,這無疑對實體商業造成了很大擠壓,催促著各地進入主題化、特色化的體驗經濟時代。在連云港,以往百貨、超市、電影院是購物中心的三大件,但這種組合已經被打破,“夜市經濟”活泛了起來。
主題化延展 小切口激活本土文化生態
“夜經濟”能夠為失業人群緩解經濟壓力,增加就業渠道。記者了解到,連云港市當前夜間文化娛樂業態還相對單一,鹽河巷、民主路等“夜經濟”較為活躍的街區,也幾乎是以單一的餐飲業來帶動。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設定個主題,否則極易陷入一種散亂無序、盲目推進的思維,最終在各方面形成一種‘內耗’的窘境。”連云港市文廣旅系統相關人士介紹道。“主題化”是打造“夜市經濟”的重要步驟,即使是美食主題街區,也要在食譜和菜品上有所側重和主題延展。畢竟,夜市是人們三餐之余的候補,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窗口。開發獨具地域特色、“人無我有”的美食品牌,是激活本土文化生態、展現地域美食號召力的表現。
“文化是構成品牌的本質要素、內容、形式的重要一環。”連云港市海州區文廣旅系統相關負責人介紹,打造“文化夜市”是近階段的重點工作。今年,海州區商業街區將圍繞夜游、夜購、夜食、夜娛主題,培育更加多元化的夜間消費模式。其中,隴海步行街將深化“購物天堂”體驗,依托街區改造提檔升級亮化,對街區進行“換裝”,展現夜間隴海歷史文化韻味。鹽河古巷拓深商業空間設計,改造新建西鹽河現有風情街亭棚,提升鹽河亮化美化層次,在“巡古步道”和魔幻光影中打造鹽河兩岸“古巷夜游”品牌。
動態化運營 營造娛樂氛圍帶動客流
近年來,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夜間旅游、夜間文化消費等新業態出現并逐漸成熟,打造特色文化項目成為發展“夜經濟”的一大方向。連云港市為此做出多個有益的探索,各個街區也正依據各自所擁有的資源基礎,打造“動靜結合”模式的夜市文化活動。
之前,“海港國際文化夜市”在連云港老街舉行,這是連云港市首個依托海港文化打造的國際精品夜市,獨家引進近百種環球金牌小吃,讓游客一次性品味到舌尖上的萬國風情。這一探索不僅拉動人流量,也結合了連云港老街獨具特色的民國風情,“龍蝦國際啤酒節”、《天海傳奇》動感城市光影秀等活動,動靜結合,提升互動空間,由此打開連云港老街夜間旅游新模式,進而激活夜市經濟新的增長點。
差異化打造 夜市也要“獨特視覺景觀”
“為了最大化呈現民國風,我們特意在街區范圍內點綴了諸多民國元素的主題燈飾,招貼海報、景觀等讓市民和游客光臨的時候,有一種浸入感。”民主路歷史文化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尋找差異化、打造有特色的精神文化的夜市,已經成為連云港不少街區和商家思考的重點,無論是潮流文化還是傳統文化,具有文化意象的夜市也更能體現其獨有的價值,引起消費者的共鳴。
“如今的夜市不再是單純的擺攤、售賣,是圍繞主題打造一個場景,通過品牌商戶、互動裝置等讓消費者能沉浸其中,感受到市集的氛圍,深度體驗,而不僅僅是單純的賣賣。”連云港市文廣旅系統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連云港幾大街區都在貫徹這一理念,除了在街區立面、牌匾、燈光、路面、標識、棚亭、雕塑等方面下功夫,還將創意景觀錯落有致地撒在各個街區通道的節點,街區內景觀小品、藝術裝置、輔助軟裝飾、特色店鋪、視覺系統等一系列極具風格化的文化包裝,吸引震撼著每一位置身其中的消費者。
“成功的視覺景觀,可以與夜市周圍環境相得益彰,通過這些景觀所營造出的光、影,來表達它們獨特的形式和空間內容,從而打造一個獨特的文化空間。”業內人士指出,連云港市文化資源富足,西游文化、山海文化、鏡花緣文化、大陸橋文化等,都是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逐步將這些文化元素與夜市文化景觀相結合,在提升“夜經濟”內涵與活力的同時,也引領地方文化借助“夜經濟”走出去。(記者 張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