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城市道路擁堵、停車難等情況日益成為影響市民生活質量的老大難問題。近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直面難點、堵點,排定計劃,通過改造、提升、新建等方式加快城區路網配套,同步配套交通標志牌、交通護欄等城市家具,讓城市生活更加有品有質。
變化的不僅是這些,今年入梅以來,幾場大雨考驗了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更讓市民看到了變化:過去低洼易澇片區變得排水通暢,雨停半個小時后,道路基本沒有了積水。
“標配改造”讓道路更便捷
隨著城市生活品質的提高,道路不僅要寬闊,亮化、綠化、道路指示牌等更要配套完善。近年來,該縣經過有計劃的改建、新建,縣城區基本形成了“三區八橫八縱”的城市與路網格局,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明顯。
在改造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化進行道路改造,對交通護欄、道路標線、交通指示牌、公交站臺、垃圾桶等嚴格按照城市家具進行配置,在顏色、樣式等搭配上與城市主色調相搭配,做到統一、規范、便民。
“會噴霧的路燈,讓夏季空氣更清涼。”在該縣振興路,交通信號燈、交通標識牌、監控等與路燈共用一桿,實現“多桿合一”新模式,直接減少交通桿等桿件57支,在優化道路空間的同時減少城市建設經費。該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功能路燈桿的建設,全面整合了道路照明、交通標志標牌、交通信號設施、監控設施等交通管理設施桿,有效改善了當前城市道路上各種桿線林立、雜亂無章的現象,同時節約城市建設成本,全面融合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需求,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改造完成的城市道路
“打通堵點”讓出行更暢通
城市里的斷頭路猶如交通大動脈上的一個堵點,影響市民出行感受。該縣目前正加快推進斷頭路打通工程,結合房屋征收,每年打通1至2條斷頭路,讓城市更暢通便捷。去年打通了明珠路、鋼鐵西路兩條斷頭路,今年再次啟動海陵西路、自清路改造延伸工程,讓兩條道路相通相連,緩解老城區道路擁堵。
通暢的不僅是主干道,在背街小巷方面,該縣在去年已經實現了主城區改造全覆蓋,并開啟了“點亮”行動,讓城區“毛細血管”通起來、亮起來。
停車難、亂停車也是造成道路通行不暢的重要原因。該縣通過道路改造、新建以及建設停車區等方式,不斷緩解停車難問題。目前,晶苑路停車場已經投入使用,今年還將建設站前廣場、濱河新區等停車場,以及結合城區道路新建、改建,可新增停車位3000余個,極大緩解停車難問題。
新建水晶小鎮配套道路
“清栓治淤”讓排水更順暢
由于當初設計建設標準低、排水管網老化等多種原因,老城區在短時強降雨等極端天氣時容易出現易澇片區。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好轉以來,該縣便著手推進對城區4個低洼易澇片區進行重點治理,通過新建排水方溝、互通互聯、管道清淤、增加雨水篦子等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低洼片區積水易澇問題。
城區排澇“治標”更要“治本”。該縣結合城區道路新建、改建,全面實施雨污分流,完善城區內排水管網,構建互通互聯排水管網體系,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近年來,該縣先后同步推進振興路、幸福路等道路排水改造,全部高標準建設,在實行雨污分流基礎上,加大排水管網管徑。今年,已推進實施的和平西路、中華路、北辰路、海陵西路等道路建成后也將實現雨污分流,確保排水管網互聯互通。屆時,縣主城區主干道的排水管網基本實現了更新。
此外,在雨季來臨之前,該縣住建局便組織人員對城區排水設施進行巡查維修,完成疏通清淤雨水檢查井3000余個,雨水篦5000余個,對城區易堵塞地段雨水管道也進行了全面重點疏通。同時,加快推進地下管網專項整治,組織城區地下管網事故應急演練,組織供水、排水、燃氣、照明、人防等成立專業應急隊伍,做好物資儲備工作,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完成對城區可能出現的排水險情進行應急處置。
疏通雨水管道
航拍東海縣城區一角
經過不斷建設,一個欣欣向榮的美麗城、功能完善的幸福城、內暢外連的便捷城,讓東海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羨慕向往的東海“福城”已經初步顯現。(作者 柴軍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