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苗克超)面對疫情沖擊,連云港市東海縣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采取“六大行動”,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助推居民就業和經濟發展,全縣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上半年,東海全縣新增城鎮就業651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59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8%,同比基本持平。
開啟“線上春風行動” 暢通就業渠道
疫情發生后,東海縣人社部門及時將“第三屆春節人才大集暨返鄉就業人員專場招聘會”轉為線上招聘,以一個《通告》、兩封《倡議書》等形式,通過政府網站、微平臺、廣播電視和手機短信等載體,推動供求雙方直接線上對接,為全縣206家企業發布崗位需求10588個,初步達成意向4200余人。
開展“送崗到人行動” 強化人崗對接
為了更好地點對點服務待就業人員,東海縣建立5.6萬名春節返鄉農民工就業信息動態跟蹤臺賬,分5期為419家復工復產企業線上推送崗位需求信息5085個,并通過手機短信群發等方式傳送至所有返鄉農民工。采取“土洋結合”線上線下并舉方式,組織4臺“流動招聘服務班車”,通過“流動小喇叭”在鄉村之間巡回播報復工復產企業崗位信息,推動返鄉務工人員“打工去遠方、不如留家鄉”的就業觀念轉變。全縣5.6萬名返鄉農民工,實現縣內企業就業1.4萬人、縣外就業4.2萬人,其中省外就業2.2萬人。
舉辦“空中云招聘”行動 創新線上服務
疫情期間,為了減少人員狙擊,東海縣利用現代科技云服務傳播速度快、服務范圍廣、視覺空間大等優勢,與縣融媒體中心聯手,創新開展“空中云招聘”線上活動,采取電視、手機線上視頻同步直播方式,每月1期,每期2至3個企業,幫助企業和勞動者解決疫情期間招聘、求職困境。
直播期間,企業人事經理做客直播間,介紹企業發展歷程、生產規模和發展前景;記者走進企業,帶領求職者視頻觀看企業生產、員工生活實景;企業負責人走進車間,現場介紹用工需求、崗位特點和薪資情況,并現場連線求職者進行一對一答疑解惑,實現了企業與勞動者線上招聘點對點。截至目前,分期上線的11家企業,電視、手機客戶端APP等媒體收視率近50萬人次,解決企業用工500多人。
實施“降本減負行動” 賦能企業復工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中小微企業帶來沖擊。為了讓中小微企業無負擔生產、運轉,東海縣用足用好人社政策,最大限度為企業解困境、渡難關。嚴格執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對中小微企業和按單位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免征5個月的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單位繳費;對大型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參保單位,減半征收3個月的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截至目前,為76家大型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和1505家中小微企業減免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費分別為5011萬元、178萬元、120萬元、1093萬元。
東海縣制定出臺《東海縣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職工培訓補貼方案的通知》,為晶海洋、太平洋等大中型企業申報職工崗前培訓1300多人,并按照300至500元/人標準給予培訓補貼。研究制定《東海縣原外出務工人員留鄉就業一次性補貼操作辦法》,鼓勵企業吸納返鄉務工人員就業,促進返鄉務工人員留鄉就業,對吸納返鄉務工人員就業的企業給予500元/人補貼,個人給予1000元/人補貼。穩步推進《關于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的通知》政策落實,為688家企業發放失業金返還246.52萬元,穩定就業崗位5000多個。全力支持企業增加就業崗位,與縣經信局聯合為晶海洋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如意情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勞動密集型大中型企業發放獎勵資金20萬元,實現新增就業400多人。
開展“人社服務專員援企穩崗保就業行動” 實施精準幫扶
在去年開展的“人社政策進企業進園區援企護企行動”基礎上,東海縣變“坐等”訴求為向前一步,主動出擊,建立“人社服務專員”制度。組織局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層以上干部50人,分12個組,聯系服務全縣100家重點用工企業,每人掛鉤包保2家企業,宣傳解讀就業、社保、勞動維權、工傷防范等各項政策,指導幫辦企業補貼申報、規范用工、勞動爭議調解等業務。第一輪入企走訪發放人社政策宣傳資料500余份,舉辦人社政策講座3次,指導幫辦各類業務36件,規范企業用工21家,化解勞資矛盾5起,解決企業用工1000余人,收集整理企業意見建議42條。
實施“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提升行動” 拓展基層平臺
東海縣投資500萬元改造升級縣人力資源市場,新建改建開發區和高新區2個人力資源分市場以及青湖鎮、安峰鎮等4個鄉鎮人力資源分市場,提升19個鄉鎮人社服務中心就業服務能力,并與市局就業服務平臺聯網,構建服務向下延伸、數據向上集中的“1+2+4+N”人力資源市場新模式。開發“東海云就業”微信小程序,提供網絡化招聘、求職服務,形成線上多角度、線下多維度的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新體系,實現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線上線下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