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市海州區浦南鎮堅持調整好思路,通過“七大轉變”,發展智慧生態農業。浦南農業園區位于浦南鎮西部,面積5.6萬畝,總投資2.2億元,年度投資0.7億元。改造升級66個老舊溫室大棚,建設出入口及廣場、6條主次干道、智慧農業展示中心、專業育苗中心及農業物聯網中心等29項基礎設施工程。形成以集瑞園、瑞克斯旺、旭磊農業等農業公司為龍頭,以草舍西紅柿、江浦絲瓜、新建泥鰍、江浦精品葡萄、汪新特種水產、新灣苗木等優質農產品基地為產業內核,以農業電商為平臺,構建農業公司+優品基地+合作社+種植戶的訂單式農業。建成后將輻射帶動海州區全區范圍,使海州農業經濟在空間布局、產業融合、要素集聚、綠色生態、功能作用、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進一步提升。
浦南智慧農業體驗中心
新灣苗木
新建村電商產業園
轉變農業發展理念
突破傳統思維定勢,跳出農業抓農業,用現代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把現代工業經營思想、管理方法、組織形式引入到農業領域,大力改造傳統農業,加快現代智慧高效生態農業步伐。
養殖泥鰍、種植花生、大豆、小青菜、西瓜等是新建泥鰍養殖合作社想出來的新法子,該合作社創新種養模式,已成為目前浦南鎮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典范。走進浦南,現代農業典型還有不少。
省級農業示范園生機盎然,其現代化水平讓人嘆為觀止。鋼架蔬菜大棚里,電腦控制系統,在辦公室就可“種”菜,每個大棚蔬菜長勢一目了然。在草舍村,西紅柿種植示范園的種植戶已發展至900多戶,種植面積10000畝,成為蘇北最大的西紅柿生產基地……
草舍西紅柿田頭市場
轉變農業產業形態
培育特色,增強農業發展潛力,是浦南現代農業的“法寶”之一。
依托本地優勢,確定農業選商重點領域,著力于引進科技含量高、實力強、檔次高、示范作用明顯的企業。截至目前,該鎮農業選商引資完成內、外資任務,順利引進了集瑞園、綠優農業等龍頭企業15家,形成產加銷一體的產業鏈,帶動了周邊農戶致富。與此同時,抓好營銷隊伍建設,成立11個經紀人組織,各類經紀人發展到300人。
集瑞園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改變由過去只注重經濟和社會效益,向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并重、協調發展轉變,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關鍵是要促進農民增收,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浦南鎮通過吸引農民參與生產等方式,引導、協調成立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產品抵御風險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全鎮共有省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5家、市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8家、區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20家。同時,大力推廣種養新模式,發揮特色基地示范作用,引導農民采用新技術,提升畝均產值。通過委托(村、組)轉包、自由流轉(出租)等形式,土地流轉進度加快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截至目前,全鎮共流轉土地25000畝。
新疆冷水魚養殖基地
鮮切花
江浦絲瓜
江浦精品葡萄采摘園
轉變農業經營機制
西紅柿、泥鰍、生態富硒米、鮮切花、冷水魚、水貂等專業大戶5000多戶,成為農民致富的“領頭羊”。江浦村李德林,承包9個大棚,種植西紅柿、絲瓜、西瓜、百合、蓬萊松、葡萄等,不僅自己每年收入30萬元以上,還帶動了龍浦、新建村發展。草舍村種植5000棟大棚西紅柿,開拓現場采摘項目,吸引了外地游客。
智慧農業體驗中心吸引游客觀光
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浦南鎮還著力培育示范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加快打造國家級農業示范區步伐。
目前,全鎮共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共協調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28家。通過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場中介組織、家庭農場等各類市場主體,逐步將農業從小農經濟的家庭經營向企業經營方式轉變。推進農業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建立大市場,促進大營銷,以銷促產、以銷增收,搞活農產品流通,提升農業市場化水平。
智慧農業體驗中心
轉變農業生產模式
農業產業結構由單一的糧油向多品種、名特優、現代智慧轉變。浦南鎮產業結構調整率已經達到90%,形成了西紅柿、生態富硒米、泥鰍、鮮切花、苗木五大主導產業,其中西紅柿面積10000畝,泥鰍15000畝,苗木10000畝。
泥鰍養殖
轉變農業資源方式
浦南鎮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多方面、多渠道吸納各種要素,向發展現代智慧農業聚集,同時,廣泛吸納社會資本,爭取方方面面投入,建立起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多元化投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