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歷史留痕于檔案之上,歲月凝固于檔案之中。6月9日是第十三個國際檔案日,讓我們透過一系列扶貧檔案,見證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小康路上科學的頂層設計、精準的幫扶項目、揮灑汗水的感人瞬間……
一份份文件,見證小康路上的頂層設計
灌南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突出頂層設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夯實制度保障,壓實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建立“嵌入式”利益聯結機制、“四五六”幫扶工作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契合本地實際的可復制、可持續的幫扶機制,奏響了脫貧攻堅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奮進號角。
一批批項目,見證小康路上的精準施策
依靠項目帶動,形成長久支撐。一批批項目檔案見證了脫貧攻堅從“輸血”到“造血”,“漫灌”到“滴灌”,“階段性”到“可持續”的轉變。“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3.17億元幫扶資金,實施糧食烘干中心、“訂單式”帽業加工等到村幫扶項目268個;7個鎮投入資金8612.5萬元,建成扶貧產業園,總面積90.9萬平方米,引導返鄉創業人員到扶貧產業園創業,有效帶動經濟薄弱村增收。組織鄉村專場招聘會30余場次,幫助1600余名建檔立卡農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脫貧。
一張張笑臉,見證小康路上的村美民富
灌南縣從富民強基著手,扎實推動農民住房條件改善,加快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改善農房5502戶,三口鎮潘老莊村、孟興莊鎮白皂村入選蘇北農房改善首批省級示范項目創建名單。強力推進富民增收,先后出臺“21+8+10”優惠政策,加強各類創業就業載體建設,每年新增返鄉就業1萬多人、創業500人以上,動態“清零”零就業家庭。持續美化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實施村容村貌美化等“6+1”工程,全面完成全縣域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計劃,李集鎮新民村成為全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繪就了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一個個背影,見證小康路上的幫扶精神
“十三五”以來,江蘇省委先后派出3支幫扶工作隊42名幫扶隊員進駐灌南。隊員們始終奮戰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一線,用舍小家、顧大家詮釋了無私奉獻的幫扶精神。期間,累計爭取協調后方單位及各類專項幫扶資金2.9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202個,為灌南省定重點幫扶縣順利“摘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積極力量。
一串串數字,見證小康路上的脫貧成效
截止到2019年底,全縣2.68萬戶、6.51萬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均達6000元以上,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低收入人口累計脫貧率100%;全縣28個省定、12個市定經濟薄弱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穩定達到18萬元,全部實現達標退出,達標率100%;低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4775.81元增加到2019年的10237.47元,年均增長21%,灌南縣省定重點幫扶縣順利“摘帽”。
一項項榮譽,見證小康路上的進取拼搏
“十三五”期間,灌南縣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獲得省政府正向激勵,2019年獲得省脫貧攻堅工作激勵獎補資金1000萬元,獲得市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先進縣區特等獎、市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還涌現出了全市十大“最美扶貧干部”省委駐灌幫扶工作隊隊員、湯溝鎮黨委副書記王小榮等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