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自行車—摩托車—警用電動車—校車。20年來,連云港贛榆柘汪中學護送學生的車輛在變化,但由老師組成的愛心車隊的初心從沒變過。無論風霜雨雪,他們都要堅持護送每一位學生安全到家,才返回學校。
20年來,不論寒暑,愛心車隊的老師們總是準時出發,騎著車奔波在施教區的山嶺溝坎中。曾有多位老師在護送學生的路途中意外摔傷。但他們次日仍堅持護送。護送中,最遠的學生要送40多里地。其中的辛苦唯有隊員們自己心里清楚。
1999年初冬的一天,下午放學后,一位學生在回家路上被一輛摩托車撞倒,肇事者逃逸,情況危急,恰巧被兩位過路者發現。他們趕緊抱起受傷學生送往醫院,由于搶救及時,學生終于轉危為安。這件事觸動了幾位青年教師的心,他們自發組織起來,開始了愛心護送的歷程。每當晚自習或者下午放學后,他們或騎著自行車或摩托車在路上護送學生。
2009年規范辦學以前,走校生一般都要上晚自習。平日晚自習放學天已大黑,教師摩托車的燈光正好可以為騎自行車回家的學生照路。雖然這光比起照明燈要微弱得多,但對于回家的學生來說卻彌足珍貴。“鄉村的路不是很平整,又沒有路燈,有點光照著,總比摸黑好。”這是教師們為自己的行為找到的理由。有了教師的護送,學生們尤其是女學生們的膽子壯了,家長也放心多了,因為他們的孩子每天都能平安準時回家。只要學生平安回家,再苦再累他們也毫不在乎。因為他們就是孩子們黑暗中的眼睛、回家路上的保護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默默詮釋著“人民教師為人民的孩子奉獻一切”的師訓。
從1999年幾位老師自發護送,到現在已經有40多名成員主動參與到護送的隊伍中。他們中有年過半百的老教師,也有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20年來車隊成員在變化,但是護送的初衷卻依然沒有變,愛心車隊對學生無私的愛也一直沒有變,20年如一日,堅持護送,從未間斷。車隊成員的人均行程已超過3萬里。
落紅有情護新苗。田敬城,一位普通的老師,他從回到母校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主動加入到護送的隊伍中去。他和曾經護送他放學回家的老師們一起,穿梭在鄉間小路上,用默默奉獻的行動來譜寫雷鋒精神的新篇章,用行善送愛的義舉,溫暖著學生們幼小的心靈,升華著人民教師的精神境界。他們摒棄逐利,甘受艱辛,樂于奉獻,不求回報。點點愛心猶如一池清澈溫暖的湖水,不斷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鄉間小路見證了黃馬甲愛心車隊20年風雨成長歷程,從蹣跚起步,到走向成熟。隊員們為學生擎起一片愛的藍天。這一善舉贏得社會的公認,更得到百姓的口碑相傳。
一滴水可以滋養一顆幼苗,然后溫馨著整個世界。車隊成員十數年如一日的善舉,正在快速發酵、傳遞,在社會上產生共鳴。這一切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溫暖。因為它傳遞的是正能量,是一種強大的正能量。一滴水可以滋養一朵花,然后溫馨整個世界。愛心車隊數年如一日的善舉,快速發酵、傳播,在社會產生共鳴,讓人感動,讓人溫暖,因為它傳遞的是正能量,是一種強大的正能量。個體商戶為“愛心車隊”的隊員購買棉大衣,愛心人士為車隊成員購買御寒羽絨服,學校所在村莊多次為車隊成員購置沖鋒衣,周邊村莊為學校送去嶄新摩托車,新海石化公司資助12輛警用電動車,柘汪派出所主動派出民警加入“愛心車隊”。
做一天的志愿者容易,做一個月的志愿者也不難,可愛心車隊20年如一日,義務護送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向學生和社會詮釋了愛與責任,并且隊員們將愛心不斷放大,同時在奉獻中收獲幸福和快樂:隊員侍軍,勇救車禍母子不留名;隊員姜任先,不顧個人安危幫助村民撲滅大火。隊員張文濤被評為市師德標兵,隊員莊李軍、霍華江被評為市師德模范,隊員侍軍、程幫軍、秦大軍被評為區師德標兵等,“黃馬甲”愛心車隊獲評市青年先鋒號文明號、市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等榮譽稱號。
從最初的自發行為到有組織的集體行為,從單純的學校行為到輻射周邊的社會行為,愛心車隊在不斷延續著愛心、傳遞著愛心,而且今后還會不斷延續下去、傳遞下去。請聽隊員們的錚錚誓言:“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愛的付出。哪怕再苦再累,我們也無怨無悔。我們要把愛的事業進行到底!”
落雪無痕,大愛無疆。柘汪中學愛心車隊隊員們摒棄逐利,甘受艱辛,樂于奉獻,點點愛心,如一池清澈溫暖的湖水,似漫漫荒漠中的一塊綠洲,不斷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以后,護送的路依然很長,愛心也會一直綿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