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在過去的70年里,連云港市開發區朝陽街道韓李村幾代人植樹造林,讓光禿禿的石頭山變成了如今的萬畝果林。正如韓李村黨委書記李傳茂所說,從窮村變為小康村,韓李村取得的成績證明了綠水青山不僅是風景,更是村民們致富增收的金山銀山。
韓李村
一座山的變遷
上世紀50年代初,時任鄉林業委員兼前進社林業組長的李學珍帶領朝陽農場的村里人決定開山種樹。當石頭山長出一棵棵新樹苗時,經常滑坡的山石被樹苗“定”在山上時,大伙意識到,韓李的春天要來了。
為了讓老百姓從種樹中得實惠,李學珍決定在種好的樹上嫁接果樹,改良品質,培育了許多新的品種,在紅鶴林開墾40多畝山地,集中栽培桃梨等果樹,而今天,這里已經成為韓李村萬畝桃園的起步區。
從種樹開始,韓李村人找到了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新路子。如今越來越多的韓李村人靠著祖輩種下的青山,過上了靠山吃山的好日子。
兩代人的改革
上世紀90年代,滿山的果林讓韓李村成為全省有名的果品綜合生產經營先進單位。隨著果林產果率的上升,如何讓更多的果子賣出價格來,韓李人決定叩問市場。
村民收獲果實 (資料圖)
時任朝陽園藝場書記、場長的李正基決定到上海去探探路。很快,冷庫建起來了,韓李的果子保存期被拉長了,運輸隊將一車車的韓李果子送到了上海的農貿市場,增加韓李村果子的附加值,帶動韓李村林業發展,實現了村級經濟增收。
銷路打開后,韓李村的花果經越念越精彩。今天,韓李村正在進行“花果改革”第二步,讓農業、工業相融合,讓老百姓實現家門口就業。為此,韓李村創新推進了“黃桃產業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成1000余畝黃桃產業基地和連云港富迪專業水果合作社,輻射帶動種植大戶50余戶;聯合3家水果罐頭加工龍頭企業以及制罐廠、紙箱廠等配套企業,形成了種植、加工、包裝、出口一條龍產業鏈,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年對外銷售罐頭近3萬噸,納稅1600萬元,出口創匯達2000多萬美元,產業規模居全省前列,韓李“黃桃之村”享譽全省。
三次創業鄉村游
如今,韓李村正在開啟“花果改革”第三波,讓更多人參與到村里的鄉村旅游中。“我們今年建成了村史館,并對村莊的整個框架進行了梳理,按照省美麗鄉村要求對村莊的水系進行了整理,開辟一些休閑農業觀光場所。”李傳茂介紹。目前,他們正在整合農業資源,初步形成集休閑旅游、生態觀光、娛樂采摘等為一體的多元休閑產業鏈。
鄉村游助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