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泰宣 記者 毛曉華)18 年前,身患白血病的泰州姑娘陳霞,接受一位臺灣青年捐贈的骨髓而獲新生,痊愈后,這位花季女孩走上了感恩之旅。現代快報記者獲悉,10 多年來,她走遍了大江南北、海峽兩岸,聯合政府機構、慈善部門,組織發動了上百次愛心活動,募集善款達 2 個多億,全部用于對社會弱勢群體和血液病、殘、孤人員和失學兒童等的救助。2017 年,陳霞在蘇州成立了陳霞愛心站。12 月 12 日,陳霞帶著義工團隊回到家鄉泰州,設立蘇州陳霞愛心慈善基金會陳霞愛心站 -- 泰州站,這是全國第 39 個分站。
△圖為泰州站愛心義工合影留念
接受臺灣同胞骨髓捐贈獲新生
今年 39 歲的陳霞出生于姜堰區梁徐鎮二塘村。
2000 年 9 月,年僅 20 歲的她被確診患有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住進了蘇州大學附一醫院血液科病房開始治療。由于陳霞有罕見的先天耐藥性,一般的藥物對她均不起作用,一度瀕臨死亡的邊緣,后經過 4 個療程的大劑量化療,陳霞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幸運的是,她在蘇州治療過程中,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旗下的骨髓捐贈中心成功為其找到配對骨髓。2001 年 6 月 13 日,由臺灣花蓮的鄭姓男青年為陳霞捐獻救命骨髓,經過手術成功地移植入陳霞體內,陳霞新的生命也從那一刻開始了。
2001 年骨髓移植后,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僅服了半年的藥,陳霞身體就完全康復了,被稱為 " 江蘇幸子 "。陳霞說,患上白血病后,社會上不少無名好心人和愛心企業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她能夠成功手術。" 我一直懷著感恩的心,我會把臺灣哥哥和社會各界給我的愛傳遞下去,做愛心慈善事業。"
走上感恩之旅回報社會
康復后,陳霞回到社會走上了公益道路。為使更多的人了解白血病、關心白血病患者,鼓勵更多的白血病患者戰勝病魔,她建起了 " 陳霞愛心網站 ",只要有空,她就在網上和患者聊天,用她的樂觀和堅強感染著每一個急需關愛和幫助人。
△陳霞走進校園向學生宣傳的健康知識
陳霞深知,資金是白血病患者面臨的第一個難關,沒有錢,生命之船就會擱淺。 2002 年,她以個人名義建立慈善基金會。
盡管出院時,醫生一再叮囑她,要盡量少曬太陽,不能感冒,但每收到一份求救信,每接到一個求救電話,她就會戴上那頂印有紅心的帽子,義無反顧地踏上通過演講籌集善款的道路。
2002 年 2 月,徐州一位小女孩在網上向陳霞求救,陳霞和新聞媒體一道,為她籌款 7 萬多元,陳霞自己也捐出 1000 元。
2007 年,陳霞與江蘇慈善總會聯手舉辦 " 愛心無限 " 義捐活動,得款 1.2 億元,有力推動了江蘇慈善事業的發展。
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又以 " 陳霞文化藝術會館 " 為載體,第一時間組織全國各地知名畫家捐贈 300 多幅字畫,在四川、南京拍賣得款 200 多萬元,全部用于四川慈善總會籌建愛心學校 ……
10 多年來,陳霞走遍了大江南北,她聯合海峽兩岸多地的政府機構、慈善部門,組織發動了上百次愛心活動,募集善款達 2 個多億,全部用于對社會弱勢群體和血液病、殘、孤人員和失學兒童等的救助。
建 39 個愛心站帶動更多志愿者
2017 年,陳霞回到了蘇州,這個給她新生命的城市,成立了蘇州陳霞愛心站。陳霞說,設立愛心站的目的,就是帶動更多的志愿者一起傳遞愛火。
△陳霞走進醫院血液科凈化病房慰問鼓勵患者
2018 年 7 月,陳霞愛心站走進淮安二院血液科,成立陳霞愛心站淮安分站,之后陳霞愛心分站如雨后春筍,陸續在四川、江蘇、云南、福建等地建立分站,凝聚了 2000 多名愛心志愿者。
31 歲的楊錦天是四川人,患上白血病后一度絕望,關鍵時刻,陳霞帶著義工團隊來到他的病床前,現身說法,加油鼓勁,增其信心。2017 年 7 月,楊錦天成功移植了父親的骨髓。康復后,楊錦天加入陳霞愛心站,成為核心成員,先后幫助多名患者康復和就業。
12 月 12 日,蘇州陳霞愛心慈善基金會陳霞愛心站 -- 泰州站正式成立,這也是全國第 39 個分站。" 回家鄉泰州設愛心站是自己多年的心愿。" 陳霞說。
泰州市麥田志愿者協會的多名志愿者代表和各地的 10 多位白血病患者加入愛心站義工團隊。今后,陳霞愛心慈善基金會將聯手泰州市麥田志愿者協會,合力開展各項志愿服務工作。
陳霞愛心站 -- 泰州站名譽站長徐元林原是泰州市紅十字會秘書長。他說,泰州站的成立,為泰州地區的病友及家屬搭建了一個溫暖的家,同時,泰州站將緊密依托蘇州陳霞愛心慈善基金會和陳霞愛心站,充分利用中國醫藥城和全國各地先進的醫療資源,凝聚各地的愛心企業,把泰州站打造成患者康復、就醫、就學、就業、生活的綜合性溫馨港灣。
(通訊員供圖 編輯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