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 “我們終于找到了這個熱心小伙子,他是一名解放軍戰士,悄悄來了兩次,每次給孩子們捐款都不肯留下姓名。”昨日,連云港連云區博愛康復中心院長朱金霞找到記者,激動地說。朱金霞所說的小伙子叫陳昕,今年23歲,家住連云區海州灣街道棠梨社區,2014年入伍,是北京武警部隊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一名戰士,參加過2015年“9·3大閱兵”,去年1月轉隸解放軍三軍儀仗大隊天安門國旗護衛隊。
▲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戰士陳昕
據介紹,博愛康復中心是一所民辦非營利性機構,為100多名腦癱患兒提供康復、飲食等服務。2018年3月,朱金霞和往常一樣在博愛康復中心照看孩子。這時,一位小伙子走了進來。“你好,這些孩子都是來做康復的嗎?他們平常都在這里吃飯嗎?”簡單地詢問了幾個問題后,小伙子和孩子們玩了一會兒,留下2000元錢。朱金霞想問小伙子姓名,他擺擺手就走了。“小伙子看起來很年輕,個頭有1米8以上,很帥氣。”朱金霞印象深刻。
今年4月的一天,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朱金霞正忙著關窗戶,一位身穿軍裝的年輕人出現在連云區博愛康復中心。他看望了幾位殘疾兒童后,留下5000元便匆匆離去。“我一眼就認出他就是去年來的那個小伙子,喊了半天也不回頭,放下錢就走了。”
這個熱心的小伙子究竟是誰?朱金霞懷著感激之情開始四處打聽,可一直沒有結果。幾天前,朱金霞和一位帶孩子來做康復的家長說起這件事,沒想到卻有了線索。“我好像在我們海州灣街道見過這位年輕軍人,要不你到街道打聽打聽,或許能找到。”
▲陳昕獲得的執行重大任務紀念章
朱金霞立即打電話到海州灣街道,隨后聯系上棠梨社區書記張澤臘。“噢,你說的是陳昕,他可是我們街道和社區的驕傲呀,是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一名戰士。”
在張澤臘的幫助下,朱金霞聯系到陳昕的父親陳道前,而陳昕本人由于正在執行重大任務,暫時聯系不上。陳道前并不知道兒子悄悄捐款的事。“兒子一年只能回來一次。去年他休探親假時,出去和朋友聚會,回來后倒是和我說過,路過一家康復中心,里面的孩子都是腦癱患兒,挺可憐的,但是沒說捐款的事。”
“陳昕遠在北京,還想著家鄉的殘疾兒童,每次回來都來獻愛心,我們太感謝了,也感謝您教育出這么好的孩子。正是有了像陳昕這樣的愛心人士支持和關心,我們才能把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細致,讓更多的殘疾兒童享受康復服務。”朱金霞握著陳道前的手激動地說。
“陳昕這么做是應該的,我們作為家人不僅萬分支持,還要和他一起關愛殘疾兒童,盡一份微薄之力。”在得知兒子的善舉后,陳道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