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莊婷婷 江榮 王媚
說起郭淑英,有的人可能不知道是誰。但是“生孩子找到郭老太就安全了”這句話,年紀大的連云港人都深深記得。這個郭老太,就是連云港市婦產科奠基人郭淑英。
郭淑英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縣東葛村,早年畢業于河北省張鎮醫院護校,1947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在槍林彈雨中救治傷員。1951年11月,郭淑英從新海連市婦幼聯合診所被抽調到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前身——工人醫院,籌建婦產科,并兼看外科。于是,郭淑英帶領1個學員、1個衛生員,用自己帶來的1把產鉗、幾把血管鉗,自制產包,用蒸籠消毒器械和產包,開展了婦產科工作。
那時,本市及鄰縣婦產科醫生很少,郊區及鄰縣轉來的難產患者比較多。從1951年到1963年,12年間,婦產科的床位從10張增至25張,醫生卻始終只有郭淑英一個。病房——產房——嬰兒室——門診,郭淑英里里外外一把手,吃住在醫院,隨叫隨到,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婦幼事業上。
“我小時候基本看不到母親,早上醒來的時候,母親已經出家門了,晚上睡著了,母親還沒回來。我是老大,下面還有4個弟弟妹妹,有什么事兒,我就要跑到科里找媽媽,每次都看到媽媽在風風火火地忙碌著,從沒閑著過。”郭淑英的女兒朱秋霞回憶道。
1963年以后,醫院陸續增加了幾個婦產科醫生。但是不論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郭淑英總是隨叫隨到,參加會診和搶救。1971年12月,郭淑英辦理了離休手續。由于工作需要,院領導和她商量,想讓她繼續留下工作,奉獻余熱。郭淑英二話沒說,就留在了醫院。每當醫院里遇到一些重危病人的搶救,她總是親自守護、指導,直至病人轉危為安。“我們當醫生的,就是為了治病求人,只要我還干得動,就會一直干下去。”郭淑英說。她的外孫錢林在她的影響下,成為一名泌尿外科醫生。直到錢林上班工作的時候,郭淑英還經常在臨床一線忙碌。
1982年的一個寒冷夜晚,有位產婦因產程過長,有子宮先兆破裂癥狀,生命危險。于是,郭淑英立即組織醫務人員對產婦做了手術,挽救了母子的生命。手術做完,已經是凌晨二點。第二天天剛亮,滿頭白發的郭淑英又趕到了病房,查看產婦情況。
由于遠近聞名,上門求醫的人特別多,郭淑英都熱情接待,從不感到厭煩。在門診診療中,郭淑英看到遠道而來的山區婦女看病十分困難,就主動與其他同志一起,經常到宿城、連島、徐圩等地為群眾查病治病。1990年10月,朝陽鄉醫院有一名產婦,在產程中出現子宮頸血腫,分娩中如果血腫破裂大出血,產婦就有生命危險,能否順利分娩,鄉醫院把握不大。就在這時,郭淑英等人的咨詢服務小組來到了朝陽鄉,經過郭淑英的及時診治,產婦平安分娩。
類似這樣救治產婦的事情太多太多。據郭淑英的女兒朱秋霞回憶,有個家住花果山的姑娘,因為郭淑英救了她的命,一定要拜郭淑英為干媽,并且走動很密切。郭淑英在去世前一個月,干女兒一直侍奉在側。
作為醫院第一位婦產科醫生,郭淑英把培養年輕醫生作為自己的分內事,經常主動給她們講解業務知識,查房時分析,手術中講解,把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們。在她的悉心培養和指導下,一批年輕醫生成長為婦產科的技術骨干,為連云港市婦產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醫者有仁心,慈悲濟世人。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郭淑英為連云港婦幼保健事業做出了無私奉獻,她的精神將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