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趙芳 宋芹 曹曉東
日前,筆者走進連云港贛榆區班莊鎮河北村村東的藍莓大棚里看到,顆顆酸甜可口的藍莓扎堆成串掛滿枝頭,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誘人。正在采摘的農戶介紹,藍莓采摘講究一個“快”字,采摘過程中不能讓果實受損,采摘后第一時間裝箱以保證藍莓的口感和品質。
在河北村藍莓合作社理事長張瑞杰的田頭小屋內,采好藍莓的農戶紛紛將藍莓送到這里過秤。數著一沓沓鈔票,他們不時傳來陣陣歡快的笑聲。今年大棚藍莓上市時,每公斤價格約80元,每畝收入可達3萬元左右。
“咱們村的藍莓能形成規模和這么好的效益,都是張瑞杰的功勞。”提起種植藍莓的收益,農戶們都一個勁地稱贊。
“我以前在外打工,后來看到村里很多人種蘆筍,便回家種植了3畝地蘆筍。可是隨著面積的擴大,蘆筍的價格越來越低。”談起結緣藍莓,張瑞杰對筆者說。
要想在土里刨出金子,就必須種植新品種。當時班莊鎮朱孟村新引進黑莓種植,效益很好,張瑞杰認為隨著面積的擴大,黑莓的價格也會下跌,為了尋找新種植品種,他先后多次到外地考察,在考察過程中,他發現種植藍莓的市場潛力比黑莓的要大。
于是,張瑞杰開始查閱相關資料,并積極向外地藍莓種植戶請教。2006年,他投入近1萬元,以每棵15元的價格,購買了800棵藍莓苗,栽種了3畝藍莓。
“藍莓對土壤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張瑞杰說。自種植藍莓后,他每天一大早就來到藍莓園,除草、施肥、澆灌……晚上回家后,或學習藍莓栽培管理技術,或上網查閱有關資料,邊種植邊育苗,幾年后,他家的藍莓種植面積達到8畝。
3年后,張瑞杰種植的藍莓陸續進入收獲期,每公斤近百元,每畝收入在四五萬元,是種植蘆筍的近10倍。2013年,8畝藍莓全部進入旺果期,當年獲利近30萬元。2015年,他又流轉了18畝土地,不僅全部種上藍莓,而且全部改成大棚反季節種植。
相比露天種植的藍莓,大棚藍莓個頭大且勻稱,口感更好。“雖然各地藍莓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價格也不如從前,但由于大棚藍莓比露天藍莓提前上市近1個月,價格要高于露天種植,每年純利潤在50萬元左右。”張瑞杰說。
由于藍莓種植效益特別好,許多村民紛紛向張瑞杰取經,他不僅低價為村民提供種苗,而且毫不保留地將反季節藍莓種植技術傳授給村民,鼓勵村民一步到位,發展反季節藍莓種植。在他的帶動下,該村和周邊村藍莓種植戶越來越多。
如今,張瑞杰成立了藍莓合作社,不僅對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而且與青島、上海等地多家客商達成銷售協議,為全村藍莓打開了銷路。目前,班莊鎮河北村已種植藍莓600多畝,大棚近千個,成為遠近聞名的藍莓專業村。
“藍莓是我和村民們的希望。”看著掛滿枝頭的藍莓果,對于今后的打算,張瑞杰表示,希望藍莓的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并拓寬網上銷路,進行線上線下銷售,搶占更大的市場,以此帶動本村藍莓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