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吃過早飯,收拾停當,連云港海州區浦南鎮江浦村55歲的張繼梅,對著鏡子整理一番后就騎電瓶車上班去了。她兒時的夢想如今變成了現實——現在家里的10畝責任田承包給了“家庭農場”,而且自己到公司上班,每月還能有近2000元的工資收入,她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她說: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感謝黨和政府,把我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為我們就業、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
像張繼梅這樣的村民,在海州還有很多。他們把土地流轉給種菜、養殖大戶,徹底擺脫土地的束縛,走出家門,到企業、農業園區上班,掙錢顧家兩不誤,生活水平一年勝過一年。
位于海州區西北部的浦南鎮,緊靠市區,全鎮有8000多人在外打工、經商做生意,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種植、管理土地,土地產出率低,效益不高。去年以來,浦南鎮黨委政府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規范管理”的原則,采取培育典型引導流轉、招商引資拉動流轉、搭建平臺支持流轉、財政扶持鼓勵流轉等多種舉措,進一步優化土地流轉外部環境,土地流轉步伐明顯加快。外出打工、經商做生意的農民將自己的土地采取承包或租賃的形式,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流轉給農業種植能手、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并達成協議或簽訂承包租賃合同,規定承包租賃期限和土地使用方法,嚴禁流轉后土地從事非農業種植和農業科技開發等。
這樣,農民土地向“家庭農場”、林果蔬菜種植、特種水產養殖等高效產業集中,先后建成占地2000多畝的集瑞園蔬菜種植基地、擴充了萬畝西紅柿種植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泥鰍養殖基地。
今年上半年,浦南鎮已流轉土地5000余畝,因土地流轉轉移勞動力3000人。土地流轉后,農民沒有了土地的束縛,打工、創辦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農民搖身變為工人,實現“農轉非”,成為“雙薪族”,真正得到了土地流轉后的實惠。
為有效利用流轉土地,浦南鎮還成立了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28個,通過引進彩椒、西蘭花、花卉、絲瓜等多種高產值作物,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農民人均增加收入達到萬元以上。
據了解,在海州像浦南鎮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土地流轉讓農民變成了“雙薪族”。新壩鎮在魏口村、大穆村開展試點,村黨總支成立農業合作社,籌集資金流轉村民土地,由集體經營管理。同時進一步探索總結管理經驗,實施“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電商+農戶”等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壯大集體經濟模式,堅持產業帶動實現特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