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陳兵 通訊員 夏衍) 昨日,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等特征的開山島離網型海島智能微電網工程順利建成投運,“時代楷模”王繼才曾經堅守32年的開山島用電用水正式進入2.0時代,成為我國島嶼泛在物聯感知體系的典范。
(開山島)
王繼才生前是江蘇省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開山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2014年,王繼才夫婦被評為全國“時代楷模”。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執勤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2018年8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決定在開山島上捐建以“紅色島、綠色電”為主題的離網型海島智能微電網系統及海水淡化系統,解決開山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守島人員的用電用水需求,以此傳承和弘揚時代楷模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愛國奉獻精神。
“此次我們為開山島捐建了110千瓦光伏、30千瓦風機和660千瓦時儲能裝置,每年可提供約15萬千瓦時電能、3650噸淡水,是普通家庭年均用電的50倍,徹底解決了守島民兵和開山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用電用水短缺難題。”開山島智能微電網工程現場施工負責人岳付昌介紹說。
(光伏發電)
“通往風機建設現場的道路只有5米寬,還有兩個直角轉彎,大型施工車輛難以通行。施工現場作業平臺面積也有限,難以容納混凝土攪拌車和澆筑車同時作業,在島上進行混凝土澆筑是不可能的。對此,我們只能利用每天3小時左右的潮落時間,在島上堅硬的花崗巖上打入鋼筋錨釘,搭建基礎框架。框架完成后,再用混凝土攪拌船,從海上直接進行澆筑。”談及近半年的施工,岳付昌說。
在半年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在惡劣的施工條件下澆筑500余噸重風機混凝土基礎,成功豎立功率為3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對開山島所有營房進行翻修加固,在不破壞開山島整體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在屋頂安裝完成327塊低角度傾斜的光伏發電板;針對開山島水域的海水泥沙含量高的特點,量身定制一套日產淡水10噸的海水淡化系統,并設置了直飲點;在開山島的巡視道路上,捐建32盞太陽燈地燈,讓守島民兵夜間巡邏更安全。
(風力發電)
開山島智能微電網工程建成后,島上擁有110千瓦光伏機組、30千瓦風電機組,在正常情況下,光伏、風電日均發電量約420千瓦時,可完全滿足全島正常用電需求。臺風、暴雨等極端情況下,660千瓦時儲能設備和50千瓦備用柴油發電機,也可保障全島3天的正常用電。同時,島上的海水淡化設備日產水量近10噸,能徹底解決島上各類用水需求。
(海水淡化)
“供電公司一直把開山島的用電放在心上,這次更是徹底解決了困擾我們的用水用電問題,我代表開山島的駐島民兵感謝他們。”開山島民兵哨所名譽所長、時代楷模王繼才的妻子王仕花在項目投運現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