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周瑩)6月17日,第八屆亞洲煉油和石化科技大會將在連云港徐圩新區召開。如何獲取下游深加工的新材料技術?如何應對辛烷值的挑戰?未來煉廠啥模樣……來自全球的業界專家和行業巨頭將在這里,用“科技”和“綠色”重新定義石化產業的未來。然而在過去的十年,徐圩新區用它的實踐勾勒出一條“閉合產業鏈”,打造了一座充滿綠意的現代化石化園區。
(連云港石化基地)
“所謂污染,其實是沒有用對地方的原料。”在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采訪,記者聽到這樣一句話。把“污染”變成“原料”,徐圩新區施的什么“魔法”?
在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規劃展示館,記者看到徐圩新區正在下的一盤“大棋”———盛虹煉化一體化產生的芳烴,供應中化生產尼龍66;生產PTA的虹港石化能為化纖產業供料;中化的“碳三產業鏈”給下游中化塑料提供原料;虹洋熱電聯產項目不僅滿足企業生產需求,還為整個新區提供熱能儲備;基地南北規劃建設的精細化工園區,所有原料都由園區上游企業提供……如是形成原料互供的產業大循環。
(盛虹石化廠區)
“企業間通過公共管廊實現互供互聯、交換共享,未來要把產業鏈做到碳九,最大程度將‘一滴油’的價值吃干榨盡,不剩余料、不留污染。”連云港石化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泓濤說。石化產業基地寸土寸金,按照循環發展的思路,今后除非特別高端的“補鏈項目”,其他幾十億元投資的新項目“談都不談”。
(美麗云湖)
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在徐圩新區,一個上下游相互循環、產業鏈相互連通、價值鏈互為補充的綠色產業鏈條已具雛形。一個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現代石化產業循環發展體系,正成為這個全國七大石化基地最鮮明的“綠色標識”。
(石化基地夜景)
不斷刷新產業底色,“綠色的徐圩”如同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了中化國際、衛星石化、東華能源等一批環保技術領先、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中”字頭企業和民企巨頭紛至沓來。十年砥礪,連云港石化基地迎來爆發期———統計顯示,目前,基地已簽約入駐項目23個,總投資超2500億元。預計到2022年,基地還將新增投資2000億元,形成煉化一體化、多元化原料加工、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及基礎化工原料四大產業集群。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應稅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