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在灌云,提起劉敏捷,遠近聞名,他是當地的“甘薯大王”,帶領村民們通過科學種植甘薯脫掉了貧困的“帽子”,也讓灌云縣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甘薯種植大縣。
劉敏捷的老家在灌云縣小伊鄉,記憶里,他只見奔騰的灌河之水不眠不休地澆灌家鄉這片土地,卻不見富庶在此落地生根;只見鄉親們起早貪黑地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卻不見豐收的喜悅。
1989年,劉敏捷順利考入江蘇農業大學,毅然選擇了農學專業。畢業后,他義無反顧地回到灌云這片熱土,希望能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共同走上致富路。
一個偶然的機會,劉敏捷發現崗嶺地區十幾萬畝甘薯畝產量底下,原因是品種老化,農民種植技術落后。于是,他決定自籌資金去省城南京找科研院所,請專家指導。
到省城找專家不是件容易事,專家不在,他干脆坐在專家辦公樓門口等,中午自帶干糧吃,見不到專家不走。門口的值班人把此事告訴了專家。專家深受感動,和他深談后表示將從技術上支持他。得到技術支持的劉敏捷從此開始投身蘇北農村生產一線,走上靠科技興農之路。
許多種養大戶把新品種、新肥料、新技術用在自己的承包田內,讓自己種植的土地降本增利、增產增收、實現自己致富。而劉敏捷恰好相反,他把自已籌集來的新技術、新品種、新肥料無償發放給周圍農民使用,而且花費大量時間去指導農戶,讓周圍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目前,劉敏捷為灌云、灌南、海州、東海等縣區農民引進寧紫1號、蘇薯9號等新品種30多個,并將50多萬株苗和20多萬斤肥都無償發放給各村社員示范戶和貧困農戶。從開始服務一個村,到現在他的服務已輻射到灌云、灌南、沭陽、海州、東海等附近縣區10多個鄉鎮30多個村。
劉敏捷還編制了無公害甘薯實用技術標準和蘇薯9號新品種栽培技術光盤無償發給農民,請南農大、省農科院專家為農民無償培訓指導50000人次以上。他走鄉到戶,現場調研指導解答疑難。有時指導種植戶到中午一點多鐘,從不在種植戶家吃飯。他還無償幫助農民建設良種庫、種苗基地、良種繁育基地、新品種試驗基地、新品種示范基地22個,帶動周邊更多農民共同増收致富。
為了更好地服務甘薯種植戶,2011年,劉敏捷創建了劉敏捷農民勞模創新工作室,邀請國家現代甘薯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張永春、謝一芝等8位專家加盟,形成一支農民實用技術攻關隊。農民種植技術難題由工作室專家解決,農民種植常規技術難題由合作社技術人員解決。由于專家加盟使得灌云縣民發甘薯專業合作社2013年開始成為江蘇省農民科技型專業合作社,為更多農民提高科學種田水平提供技術保障。
劉敏捷引進的蘇薯9號創造了畝產超萬斤、株重超20斤的全市歷史最高記錄,他引進的寧薯1號、寧紫2號在我市種植實現最高畝產6000斤,創造全省歷史上最高記錄,有效促進了10000多戶農民增收,直接帶動農民增收2000萬元以上。
在劉敏捷的努力推廣下,我市已種植新品種甘薯累計5萬畝以上,灌云縣獲得江蘇省農林廳頒發的無公害甘薯產地認定證書、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甘薯(山芋)認定證書和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甘薯粉絲證書,成為江蘇省惟一的省級無公害甘薯標準化示范區,進入國家級甘薯技術體系示范縣行列。他發起的灌云縣民發甘薯專業合作社被評為江蘇省農民科技型專業合作社、江蘇省四有合作社、連云港市優秀民間經濟組織。劉敏捷本人先后被評為縣科普先進個人、市十大新聞人物、江蘇省首屆建設新農村十大杰出青年、江蘇省勞動模范、全國首批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他還走進中央電視臺科技節目《農業科技應用新模式》,將其創新創優經驗做法在全國進行推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