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李敏 周海波)時值初夏,正是魚蝦繁殖生長的活躍期。筆者來到連云港灌南縣三口鎮復興村陳良寶的稻田綜合種養場,行走在塘埂上,滿眼都是明晃晃的池塘,農田的淺水邊時不時會冒出一只小龍蝦,種養大戶陳良寶喜形于色:“最近生意還不錯,早上不到六點鐘,買龍蝦的人就來收購了,我們捕撈、裝袋、稱重,這一上午就能賣掉幾百斤,有時候能賣掉千把斤,撈上來不夠賣的。”
“場里長出的龍蝦除了喂食飼料,還捕食小魚、小蝦、微生物和水草嫩芽。端午節過后是龍蝦蟄伏期,回游池塘周邊深溝,池塘水位降低,留出中間的地塊再進行水稻栽插,我們的水稻絕對不打藥,完全靠魚、蝦、蟹產生的排泄物當作生長的營養,所以生產出的水稻是有機的,沒有任何污染,比普通大米更環保更健康。”
“最近龍蝦上市,我養的龍蝦個大、干凈光潔、肉質飽滿,每天早上商販很早就來了,我雇了十幾位附近村民來幫忙,到田間逮蝦、喂蝦、拔草。”陳良寶流轉了200畝農田發展稻田綜合種養,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也幫助村里一些村民實現了增收,“預計今年畝產無公害優質稻谷有400公斤,龍蝦200公斤沒問題,畝產值6000-7000元。”筆者算了一下,200畝稻魚綜合養殖場內,無公害水稻畝產有機大米260公斤,陳良寶表示,目前已經聯系到了南京的超市和吉利汽車集團,以每斤大約12塊錢的價格,光無公害水稻一年就收入一百多萬,再加上龍蝦、螃蟹、魚,每畝的產值,一年可收入200多萬,比種糧食效益好多了。
為了提高農民收入,近年來,三口鎮將開展土地流轉、擴大土地經濟效益作為鄉村振興建設的首要任務,深入推進稻田綜合混養。大力宣傳土地流轉綜合混養的重大意義和好處,加強流轉資金的兌現管理,將無勞動力、殘疾人、年老體弱等弱勢群體作為政策傾斜的對象,確保他們第一時間拿到土地租金;零散用工方面把貧困戶作為合適人選第一時間優先照顧,讓他們充分享受到土地流轉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三口鎮黨委書記吳發亮表示:“我們鎮黨委政府完全按照中央省市縣土地流轉政策要求,在充分尊重民意和在不改變農業土地性質的前提下開展土地流轉,并根據實際出臺了相關的激勵措施,加強稻漁綜合混養的政策支持。”
截止目前,該鎮流轉用于綜合混養達3萬畝土地,占全鎮農業用地的近一半。這些土地增加的收入每畝是稻麥兩季的3-5倍。流轉土地的農戶可以外出打工或者到養殖場做臨時工,流轉土地一年收入加上打工的收入甚為可觀。
此外,為幫助農戶盡快掌握“稻田綜合種養”技術,三口鎮聯合縣農業部門技術人員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深入田間地頭,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及時解決農民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這一種養模式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