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莊婷婷 李旭濤
近年來,連云港贛榆區西棘蕩村在村黨委書記鐘佰均的帶領下,因地制宜、大膽探索,苦干實干、創業創新,實現了由弱變強、由亂到治的華麗嬗變。西棘蕩村黨委在強村富民的具體實踐中,探索出了一套“三引三帶”工作法,走出了一條通向鄉村振興的“西棘蕩之路”。
(西棘蕩村)
思想引領,帶活致富熱情。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創業富民首先要解決思想觀念問題。西棘蕩村黨委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推動思想解放,拔除思想“窮根”。先后組織干部和黨員群眾代表“走出去”,實地走訪全國強村名村30多個,從開闊眼界、感受氛圍中喚醒黨員致富帶富初心,吸引了7名村干部、140多戶村民投入創業熱潮。同時,邀請上級部門、致富能人“走進來”,進村宣傳致富政策。村“兩委”率先垂范,把致富增收寫進村規民約,設置創業光榮榜、評選致富標兵。
今年42歲的蘇長德,經營著一家顆粒加工廠,年產值1000多萬元。當年,看著村里人一個個富了起來,還在外打工的蘇長德找到村書記鐘佰均,提出要干顆粒加工。鐘佰均沒有絲毫猶豫,幫他擔保辦下10萬元的貸款。“正是靠著這筆啟動資金,我才有了今天的小康生活。”蘇長德說。
現在的西棘蕩村先后創辦或引進規模以上企業4家,其中村集體創辦投資5000萬元以上企業1家,成為全國“尼龍顆粒加工第一村”。
組織引路,帶出創富環境。創業富民,關鍵要靠支部引領,找到符合村情實際的發展路子。面對當年村莊“一窮二白”、集體負債幾十萬的困境,村支書帶領村干部先行先試,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西棘蕩村黨委把支部設在創業最前沿,實行“支部+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創辦棘蕩農民創業園,建設全市首家村級污水處理廠,讓資源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務工賺薪金、分紅得現金。
(西棘蕩農民創業園)
走進村北的西棘蕩農民創業園,占地300畝的園區擁有尼龍顆粒生產線8條,聚丙烯生產線12條,聚乙烯生產線12條。日處理2000噸的污水處理廠、16套廢氣處理設備、即將開工的固廢發電廠,讓園區實現污染“零排放”。2018年園區產值逾1.7億元,全部達產后將年產尼龍顆粒2萬噸,聚乙烯、聚丙烯顆粒6萬噸,預計年產值達6億元。
“西棘蕩村的工業必須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能目光短淺只看重眼前得失,要著眼長遠為子孫后代留一片青山綠水。”村黨委書記鐘佰均說。
黨員引導,帶動共富格局。西棘蕩村通過黨員骨干引富、創業能手帶富、扶貧救困幫富,奏響共富“三部曲”,帶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村黨委實施“捆綁帶富”工程,“3+1”幫扶結對幫助解決村民創業技術、資金問題。全村黨員為村民擔保創業貸款2000多萬元,并設立“粒動·青創”空間。村黨委把全村具有勞動能力低收入戶全部安排在棘蕩創業園工作,目前全村93戶低收入戶全部實現脫貧。
如今,西棘蕩村吸納周邊1600余人從事廢舊漁網回收、加工和尼龍顆粒運輸、銷售等工作,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就業”。201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80%以上的村民存款超10萬元。
“過去,全村沒有一間好房子,也沒有水泥路,一到下雨天,人人都成了‘泥腿子’。外面的姑娘不愿嫁進來,本村姑娘一心往外飛。如今,在村黨委的帶領下,我們人人有工作,家家都住上了小樓房,家門口有廣場,路也好走了。我常去周圍的村子轉,一圈比下來,還是咱西棘蕩最好。”村民蘇日強感慨地說。
從昔日的貧困村蛻變為如今富裕和諧的經濟強村和省級文明村,西棘蕩村交出了一張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漂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