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張開虎)修建涵洞、鋪設板渠、開挖渠道……筆者日前在連云港東??h平明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看到,數百名工人和數十臺機械分布在項目區不同角落,忙得熱火朝天。
“我們已經新建了7條板渠,總長達1700多米,箱涵、管涵正在加快建設中。”項目管理人員賈興才介紹,按照項目要求,施工隊要在5月20日前完成全部工程量,確保村民夏收搶種時能用上這些新設施。
東海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總耕地面積183.81萬畝,屬黃淮海平原東南邊緣的平原崗嶺地,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連綿,東部地勢平坦。自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啟動以來,該縣建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庫,每年從項目庫中抽取一定急需改善的片區進行科學規劃,項目鄉鎮詳實撰寫項目建議書,農業農村局科學制定可研報告并上報。根據省市兩級反饋意見再進行修改完善,待省級項目批復后,再進行初步設計,以此確保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和規劃內容的合理性。“前期規劃的時候,我們要組織鄉鎮、村級、設計院等部門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實地勘察和測量,嚴禁對照地圖進行規劃。”縣農業農村局設計室主任呂浩說,有時為了規劃一個項目,他們要連續在田間待一個多星期。
為保證施工質量,該縣專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實施計劃進行審查和修改,并公開招投標。每個標段均建立項目部,成立本局督查組,對實施的項目進行常態化巡查,推行質量聯控管理機制,對項目質量管理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進行信用評價。
“說白了,就是要按圖施工。”平明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監理員陳勐說,進廠材料送檢不合格一律不使用,對于一些隱蔽工程要留有現場照片及相關記錄,并實行項目審計提前介入。后期驗收時,委托第三方對項目建設內容進行質量檢測。對橋、渠道進行強度回彈,對道路進行取芯,確保工程質量達標達效。
“今年我們又申報了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初步設計已經完成,正在等待評審。”在河南村黨群服務中心內,前來督查田間管理的張灣鄉副鄉長殷東說,“如果批下來,明年我們全鄉9.25萬畝的耕地將全部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該縣已先后建設高標準農田118.15萬畝,占總耕地面積64.27%。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加快實施,水稻秸稈直接還田高新栽培技術、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稻茬小麥高產優質生產技術等一批高效實用新技術在全縣得到了快速示范推廣。去年,全縣糧食生產實現十五連豐,新增高效農業面積4萬畝。
今年,該縣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6.5萬畝,總投資9750萬元,涉及房山、青湖、駝峰等六個鄉鎮17個行政村。“用足政策,克服困難,高標準農田建設我們要一如既往、保質保量推進。”陳紹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