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2009年,習近平同志視察連云港時指出:“孫悟空的故事如果說有現實版的寫照,應該就是我們連云港在新的世紀后發先至,構建新亞歐大陸橋,完成我們新時代的‘西游記’。”
近年來,連云港始終勇立潮頭,提升發展站位,加大開放步伐,破浪前行,致力打造有影響力的區域發展中心、重點產業中心、綜合樞紐中心,著眼全國大局,超越傳統路徑,加快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強支點。
▲港口集裝箱碼頭一片繁忙
郁郁蒼梧海上山。面朝大海、背倚云臺的連云港,是一座因港而得名、因港而興起的開放城市。
2009年,習近平同志視察連云港時指出:“孫悟空的故事如果說有現實版的寫照,應該就是我們連云港在新的世紀后發先至,構建新亞歐大陸橋,完成我們新時代的‘西游記’。”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連云港始終以解放思想為引領,以開放合作為動能,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創新藥物先行區、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在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中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發展之路。
進入新時代,連云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對接國家大戰略謀劃推動發展,奮力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強支點,用心書寫新時代的“西游記”。
站在潮頭:開放之路越拓越寬
連云港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一直走在全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黨的十八大之后,建設“一帶一路”,為新時代港城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在歷史性的戰略機遇面前,連云港提升發展站位,加大開放步伐,明確“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發展主線,為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沐春風,開放前沿率先起步。開放,是連云港與生俱來的基因。1984年,連云港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自此開啟了這座港城向東深化、向西拓展的開放之路。1990年,隴海、蘭新鐵路與哈薩克斯坦鐵路接軌,從連云港到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鐵路運輸線全線貫通,成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港口是對外開放的核心資源,產業是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經過多年建設,連云港港從一個僅有7個泊位的區域小型港口,拓展成為“一港四區”規模大港。港口航道由5萬噸級浚深至30萬噸級,萬噸級泊位從5個增加到70個,擁有各類專業化泊位。港口功能的不斷完善為連云港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依港而建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更是成為了連云港市工業振興和外向型經濟的引擎,推動連云港逐步向新型工業化、產業高端化邁進。如今,連云港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了貿易關系,出口產品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蓬勃發展讓連云港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建成區面積從40平方公里拓展到223平方公里,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特色日益彰顯。
▲中哈國際物流基地
搶機遇,加速建設開放高地。作為新亞歐大陸橋和新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連云港積極擁抱“一帶一路”交匯點機遇,以時不我待的勁頭加快推進新一輪港口和產業建設。在對外合作交流方面,按照鞏固中亞、拓展日韓、海陸并舉、東西雙向的思路,既加大東出力度,又加快西進步伐。2014年5月,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成為全國首個落地的“一帶一路”實體項目,習近平總書記先后4次關注該項目,見證了它的簽約、啟動、運營和推動實施。在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方面,連云港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壯大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基礎、有特色的新興產業。2018年,海鐵聯運量突破30萬標箱,海河聯運量首次超1000萬噸,連云港在國家開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
新定位,全力打造開放支點。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指出,要提升連云港的發展站位,作為“一帶一路”支點來規劃發展、重點支持,加快推動沿海地區開發開放。省委對連云港高瞻遠矚的定位表明,連云港的高質量發展事關全省發展大局,特別是關系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成效。在現實條件方面,連云港經過多年的建設,大產業初具規模、大交通加速完善,完全有條件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面對時代交付的重任,連云港人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以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銳氣,開啟了新一輪的加速發展。連云港在大戰略和大機遇中重新審視自身定位,提出了“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發展主線,明確了“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強支點的發展目標。圍繞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力,構建陸海聯運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東西雙向開放重要門戶,建設沿海新型臨港產業基地等主要目標,連云港推出了三年行動計劃,奮力把區位優勢、開放優勢、后發優勢轉變成連云港高質量發展的競爭優勢。
破浪前行:支點加速起航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近年來,在“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引領下,連云港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港興市,重點推進大港口、大交通、大開放、大產業、城市大提升、城市大發展等方面的建設,致力打造有影響力的區域發展中心、重點產業中心、綜合樞紐中心,全力建設“一帶一路”支點。
港城聯動,樞紐服務功能愈加強大。連云港充分發揮港口、區位等優勢,已經發展成為聯結“一帶一路”的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物流中心和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高地。建設大港口。連云港加密遠洋干線和近洋航班,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保稅倉儲、冷鏈物流、郵輪旅游等新業態,努力將連云港打造成樞紐港、產業港、物流港、貿易港。構建大交通。以連云港港為突破口,推動航運與鐵路、公路、航空協同發展,構建海河江、鐵公水的高效聯動體系。吞吐能力千萬人次的花果山國際機場實現開工,區域性航空樞紐建設拉開帷幕;連鹽、連青鐵路建成通車,港城人民闊步邁進高鐵時代。打造大品牌。圍繞打造陸海聯運通道標桿和示范項目,連云港港加快“深水大港、遠洋干線、中歐班列、物流場站”無縫對接,在中哈亞歐國際運輸通道上建設連云港中哈物流場站,打造重要物流“樞紐節點”,以大宗貨物運輸“公轉水”“公轉鐵”為主攻方向,推動以港口為核心的多式聯運發展,做強海鐵、海河多式聯運品牌。
▲中歐班列
轉型升級,產業發展層次大大提升。連云港堅定不移推進“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出臺了一系列發展工業、鼓勵投資的政策措施。狠抓項目是實現后發先至的抓手。連云港重抓項目體量、投資,力爭通過一批帶動力強的優質項目,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的骨干企業。2018年安排重點產業項目314個,年度投資947.5億元,占比71.6%。推進盛虹煉化一體化、中化國際等大型石化項目;推進精品鋼鐵基地建設,積極吸引上下游產業項目、關聯產業項目快速集聚。科技創新是實現后發先至的“金鑰匙”。科技創新加速工業經濟發展,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全面啟動,新海石化、衛星石化、東華能源等加快推進;中復神鷹T1000碳纖維、正崴新能源正式投產,田灣核電3、4號機組投入運營;中復連眾、天明機械成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全市連續九年共16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恒瑞醫藥入選福布斯全球百家最具創新力公司。發展旅游業是實現后發先至的“助推器”。2005年以來,連云港市將建設“山海相擁的知名旅游城市”確立為城市發展的三大定位之一,強化政策引導和組織推動,旅游業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服務業的主導產業。截至2018年,全市有國家級旅游景區40個、景點300多處,其中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10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大伊山、連島獲批省級旅游度假區,全市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2%和15%。
▲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
融合開放,區域跨越發展亮點頻現。以開放求突破是連云港跨越發展的鮮明特色。一方面,打造東中西合作新典范。隨著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的深入,連云港擔當起打造東中西合作樣板的使命。規劃和實施建設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生態文明示范區、產業循環發展樣板區、生態文明建設引領輻射區,推動綠色低碳和智能港口建設,為打造國內領先的“高效綠色智能型”港口、引領帶動全國港口建設技術進步發揮重要作用。發揮海鐵聯運優勢,重點發展以大宗物資為主的臨港加工和樞紐轉運型物流服務,日益發揮出服務東中西合作的功能優勢。另一方面,開創東西方共建新格局。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的獨特優勢,連云港率先承擔起先行先試的使命,在東西方合作共建中起好步、帶好頭。以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同出海口建設,與立陶宛簽訂了共建海陸連網合作協議,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等合作共建國際礦產交易中心,中韓陸海聯運列入全國試點,江蘇首家保稅展示交易中心連云港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運行,啟動“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區建設。
路徑超越:港城崛起經驗解碼
改革四十載,飛躍萬重山。連云港成就了港的崛起、城的興旺,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加快發展的基礎越來越好、條件越來越成熟。面向未來,連云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發展站位,著眼全國大局,超越傳統路徑,加快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強支點。
▲一帶一路交匯點
錨定發展方位,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改革開放以來的連云港發展史,就是一部順應發展大勢的崛起史,就是一部抓住變革機遇的奮進史。找準發展方位,才能看清前進方向、搶占時代風口。進入新時代,必須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更大力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面臨發展規模與發展質量的雙重壓力,連云港把加快發展作為中心任務,把提高質量作為根本要求,注重量質并舉。特別是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為重點,下大力氣推動全面創新,加快打造要素集聚、服務優良、氛圍濃厚、成果轉化最快最好的創新“高地”。
放大發展格局,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多重戰略疊加機遇,連云港正由開放“末梢”一躍成為東西聯通、南北共榮、通江達海的新高地。從名列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到新亞歐大陸橋開通,再到建設“一帶一路”支點城市,連云港每一步的發展都與國家改革開放大局呼吸相連、同頻共振。連云港身處“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占據著特殊位置,更肩負著重大使命,登高望遠、審時度勢,更加主動地把自身發展放到全國、全省的大格局中去審視定位,切實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創造性、精準性。在此過程中,結合連云港優勢特色和自身發展需要,在加快建設“四個港”、集聚臨港產業、發展樞紐經濟、打造海濱城市、提升平臺載體、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謀劃、積極對接爭取,讓更多機遇、更多資源為我所用,為開放發展贏得更廣空間、更強支持。
▲遠洋船舶裝卸作業
提升發展能級,構筑區域競爭核心優勢。一座城市只有產業發達,才能一興百興、一活百活,才能擁有城市發展的核心優勢,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連云港有30萬噸級的大港口,形成了一體兩翼組合大港布局,擁有200平方公里的臨港產業用地、充足的資源和不斷完善的集疏運體系,發展大進大出、大運輸量、大體量的臨港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連云港牢牢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注重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已形成石化、冶金、裝備制造三大千億元級產業集群,12個百億元級特色產業,一批重大臨港產業加速集聚,為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奠定了厚實的產業基礎。但連云港清醒認識到,相對于“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強支點的戰略定位要求,連云港的發展水平依然不高,對大港口、大交通、大開放的支撐力還不夠強,推動大產業發展任重而道遠。必須堅定不移打造世界一流的石化產業基地,做大做強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的“三新一高”優勢產業,建成世界知名的藥港、全國重要的高性能纖維產業基地和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堅定發展信心,保持奮斗爭先精神狀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一個有奮斗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一座有奮斗精神的城市,才是有希望的城市。連云港近年來攻克了許多難題、實現了長足發展,靠的是求真務實的作風,靠的是腳踏實地的奮斗。這里涌現出來的時代楷模、守島英雄王繼才同志,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極致,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贊揚,感動激勵了全國人民。作為英雄的故鄉,連云港大力弘揚新時代奮斗精神,讓英雄的高尚品格振奮人心,以眾志成城的氣魄共建美好家園,激發出強大的奮進偉力。今天,連云港的發展正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更加需要發揚守島精神、奮斗精神,用“辛苦指數”換得“發展指數”。
(作者:群眾雜志社調研組 執筆人:戈尚達、丁和平、蘇勝利、李佳婧、朱瑾、周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