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黃威 通訊員 李丹) 昨天早上一上班,連云港海州區玉帶社區“37℃幸福小屋”外,一大紙箱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就放在了門口。紙箱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道:“這些衣服我已經清洗過了,請捐給需要的人。”這樣的情景,在這里經常上演。自2015年創辦以來,玉帶社區“37℃幸福小屋”接收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大量愛心物資,并向困難群體免費發放千余件衣物、鞋、被褥以及米、油等物資,溫暖了困難群體,讓他們的生活“高一度”。
▲37℃幸福小屋
玉帶社區有低保戶及特困家庭90多戶、殘疾人115人,建立“37℃幸福小屋”的初衷是為了讓這些困難群體得到更多的關愛。社區的倡議發出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接受的愛心物資源源不斷。筆者昨日上午在“37℃幸福小屋”看到,大量干凈整潔的衣服,還有米、油、衛生紙等生活用品在等待著困難群體來領取。兩本厚厚的登記本上記錄了接受和發放愛心物資的信息,從2015年以來,已經發放了1000多件愛心物資,幫助了眾多困難群體。
▲熱心市民來37℃幸福小屋捐贈物品
愛心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田銀霞、郭旺母子倆在玉帶社區經營一家童鞋店,他們在得知“37℃幸福小屋”需要愛心物資后,主動送來了234雙嶄新的童鞋。退休教師薛明光讓老伴把自己新添置的夾克衫、毛褲送到小屋來;小嚴小家電維修店里收購的二手電風扇、洗衣機、取暖器等,修理好了也送到小屋,再捐給有需要的困難戶;黨員龔殿光兩次送來了大米100余斤;克立林送水點送來了20張水票捐給困難戶;居民穆道蘭送來了30支鉛筆和25塊橡皮……市慈善總會、市紅十字會、市航道管理處、海州區委組織部、海州區紅十字會等十幾家單位也送來了大量愛心物資,有的單位還在“37℃幸福小屋”里認領了置物架,定期補充愛心物資。
▲熱心人捐贈的各種物品
黃少年是玉帶社區第一批廉租房住戶,已年近六十,家庭生活較為困難,她經常接受“37℃幸福小屋”的幫助。為了回報社會,她成了這里的志愿者,閑下來的時候就過來幫忙。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定期將接收的物品進行登記、歸類、整理、修復,將衣服熨燙、消毒后掛在衣架上,鞋子擦好刷干凈,分批次地邀請轄區內的重病、重殘、低保等困難家庭前來自由選擇。
除了幫扶本社區的困難群體,“37℃幸福小屋”的志愿者還走出去,為20余名困難保潔員贈衣贈物,為東海乃至山東郯城的困難學生捐款捐物。
▲為困難家庭兒童發放學習用品
除了接收、發放愛心物資,根據居民的需求,“37℃幸福小屋”的功能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為弱勢群體制作了“便民服務卡”,有修理小家電、打掃衛生、疏通下水道、代購物品、代繳水電氣費等需求,可撥打卡上的志愿服務電話,志愿者就會上門義務服務。為3位獨居老人免費安裝了多功能“一鍵式”電話機,讓生活不便的老人遇到急事時,能及時聯系到社區工作者上門幫助。“37℃幸福小屋”已經成為匯聚愛心、傳播正能量的一個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