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王一平 王貴珍 張晶晶)近日,連云港海州區浦南鎮江浦村包埠自然村村民周洪華的老伴去世,其家屬根據逝者生前愿望,并按照“村規民約”要求,不磕頭、不燒紙、不送湯、不收禮,雖然辦事有點不夠“體面”,但卻在四鄰八村被傳為美談。海州區浦南鎮黨委委員、江浦村黨委書記李羅華介紹說,喜事不鋪張、喪葬不迷信是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目前,一場以人情往來和婚喪嫁娶一切從簡為重點的基層文明行動正在全面展開,也拉開了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的帷幕。
▲村居整潔的江浦村
江浦村是上世紀從石梁河庫區搬遷而來的移民村。據史料記載,域內歷有“民多貧,婚姻論財,多事祈禱,尤其是喪事豐酒食陳鼓吹,彩戲相詡之俗。”近年來,隨著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陳規陋習愈演愈烈。村民家中遇有喜慶、老人過世,都要宴請親朋村鄰,且互相攀比,大操大辦,給村民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近年來,江浦村把掃除陳規陋習貫穿于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并結合農村實際,以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為抓手,把提倡勤儉節約、移風易俗、反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內容融進村規民約,同時設立紅白理事會。村民家中如遇喜事,村紅白理事會出面協助按“村規民約”規定舉辦。據村紅白事理事長陳常華介紹,現在村民辦酒宴不得超過十桌,每桌菜品以夠吃、不浪費為準。辦一場酒宴,只需以前40%的成本,既滿足了主家的“面子”,又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
▲江浦村連續十四年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表彰活動,對村里評出的“最美家庭”、“好公民”進行表彰。
據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義軍介紹,該村雖是移民村,但近年由于該村狠抓設施蔬菜、特色養殖、花卉苗木等四大基地建設,很多農民腰包漸漸鼓起來,去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000多元,農民錢多了,隨之而來的攀比之風也日益盛行,如原來村民家中辦喪事要請多班吹鼓手,白天互比能耐占道高奏,影響交通出行;晚上更是各顯神通,脫衣登桌,跳起低級的舞姿,唱著黃色小調,把喪事辦成不倫不類傷風敗俗的鬧劇。
▲江浦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
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江浦村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開展樹典型,崇尚文明系列活動,用法制思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引導村民“講公德、守道德、重美德、有品德”。特別是農民反映強烈的婚喪嫁娶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僅去年一年,該村共有八場紅白事都實行新事新辦、喪事簡辦,為農民節省了不少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