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徐譽寧 通訊員 徐帆 杜浛溪)昨日的連云港街頭,春風夾著陣陣寒意襲來,讓人不得不拉緊衣領。在連云區墟溝街道郵電路、亞都家具城大院等處,往日常見的環衛工身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身穿藍色背心的志愿者,這一“反常”的場景立刻吸引了行人的注意。只見這些志愿者手里拿著掃把、簸箕等清掃工具,邊走邊清理路邊和草叢里的垃圾,還互相提醒不要有遺漏的衛生死角。
這是一場沒有彩排、沒有主會場,集體參與的活動。為了致敬和關愛環衛工,昨天上午,墟溝街道組織100多名來自“墟要您”志愿者服務隊的青年志愿者和黨員志愿者,分別在轄區內11個環衛工站點,與環衛工們進行“角色互換”,承擔環衛工的工作,讓常年辛苦的環衛工們歇一歇。
志愿者“替崗”
環衛工終于能休息半天
昨天早上8點多,百余名志愿者在墟溝街道辦事處集合,在進行簡單分組后,志愿者們分成11個隊伍,前往各個環衛工站點。根據分配,楊成、楊帆等8名志愿者來到了郵電路附近,他們將頂替這個站點的環衛工,負責清掃郵電路、云南巷、外運小區,并承擔這一片區的保潔工作。
“先進行普掃、再進行精掃,還要負責垃圾桶的清運。”在進行工作交接前,環衛工唐延萍給志愿者進行了簡單培訓,并向志愿者講解了各種工具的使用要求和技巧。
講解結束后,8名志愿者2人一組,正式“上崗”。志愿者楊成和呂小雷負責清掃郵電路。他們手拿掃帚和簸箕,按照要求先進行第一遍普掃。因為“不得要領”,對于簡單的生活垃圾,他們清掃起來還比較順手。但是因為郵電路兩側有很多飯店,有些酒店門口的路面布滿油漬,與垃圾粘在一起后,清掃起來就非常困難。時間不久,楊成就累得直不起腰了,而一旁的呂小雷已經熱得將帽子摘下擦起了汗。
在外運小區內的花壇邊,志愿者張超正在清理花壇,因為環衛工使用的清掃工具比較沉,特別是大掃把,他拿起來有些吃力,反復練習了幾次,才逐漸掌握“技巧”。
為了將花壇里的雜物清理出來,張超賣力地甩開兩只胳膊,腰部也分外用力,才用大掃把將花壇里混著泥土的煙蒂以及動物糞便清理出來。此時,一陣微風吹過,路面瞬間塵土飛揚,張超下意識地躲了一下。
而在云南巷口,志愿者劉紫琦手拿垃圾夾和環保袋在撿拾垃圾,整個過程中,她不停地俯下身子,沿著路邊撿起煙頭和廢棄的紙張。有的沿街店面將一些細碎的塑料線和紙屑隨意丟棄在人行道上,夾子夾不起來。她只能和其他志愿者用手在地上一點點地摳起來,一會兒手就變黑了。
“角色互換”
方才體會到環衛工不易
“環衛工的工作比我想象中要辛苦多了。”劉紫琦說,她去年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還不到半年。因為她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一些文案整理,以前,她偶爾還會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和繁瑣,但是通過活動,她覺得環衛工的工作比她要辛苦許多。
劉紫琦說,活動讓她對環衛工生出了敬意,同時這對她來說也是一場“喚醒”行動,喚醒了她的環保意識,讓她了解這個城市最樸實的勞動者的工作狀態。參與這次活動后,她才真正理解了環衛工的工作。
“參加志愿活動,特別是與環衛工進行‘角色互換’,對我觸動很大。”志愿者吳媛說,3年前加入了“墟要您”志愿者服務隊以來,她已經參加了環境整治、關愛留守兒童等多次志愿服務。而昨日進行的“替崗”環衛工的志愿服務,讓她思考了許多,更多地認識到環衛工的辛勞與不易。
吳媛坦言,平時她幾乎都是在辦公室內從事腦力勞動,雖然也很辛苦,但是工作累的時候,她可以趴在桌上稍作休息。但那些每天起早貪黑、“風里來雨里去”的環衛工們,在他們累的時候連個休息的地方都沒有。惡劣天氣時,一陣風刮過來,可能就將環衛工的勞動成果“破壞”了。為了讓大家生活在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中,他們只能不停地進行保潔工作。
“我要回去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們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吳媛說,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從今以后,她會讓兩個孩子出門帶上垃圾袋,不隨便扔垃圾,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同時,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身邊的人,讓大家意識到,建設文明港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同時也應該對環衛工人的工作給予更多理解和尊重。
收獲驚喜
志愿者讓人感到暖心
“辛苦一點不要緊,保潔工作總要有人做。”環衛工唐延萍說,看到這么多志愿者來幫她一起掃馬路、做保潔,她覺得非常欣慰,因為這說明大家能理解和認同她的工作。
今年64歲的唐延萍,年輕時沒有正式工作,她的丈夫是一名瓦工,她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去海邊撿拾海蠣換取微薄的收入。雖然過得不富裕,但是曹延萍無論在家里還是家外口碑都很好,因為她不僅能吃苦,而且為人處世也十分實在。
2年前,墟溝街道招聘環衛工,大家都推薦她,當時正好在家無事的唐延萍一口答應下來。同事們都覺得郵電路一帶是最臟最難干的,但是唐延萍硬是堅持了下來,而且工作也十分賣力,受到居民和領導的一致好評。前不久,她的愛人崔明龍也干起了環衛工。如今,她和愛人一起負責墟溝街道郵電路、云南巷以及外運小區范圍內的保潔工作。
“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干下去。”唐延萍說,她與愛人結婚時,經濟條件很差,居住的房子只有十幾平方米,屋中僅有的家具就是一張床和一張小飯桌,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如今,她家買了一套商品房,兒子也已經結婚。現在,她和愛人每天一起上班,不僅能夠為城市清潔做貢獻,而且還能鍛煉自己的身體。讓她感動的是,如今單位領導和社會各界對環衛工們都很關心,這讓她覺得無比幸福。
“沒想到這些年輕人今天能替我們工作,這些孩子真的很細心,也很暖心。”唐延萍說,當天的“替崗”活動讓她很驚喜,這說明社會各界對環衛工的認同度越來越高。“我也不會說什么大道理,我們老兩口今后要把工作認真做好,用自己的雙手來回報大家的關愛,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