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懷詩 通訊員 邵沛源 王一平 邱艷)昨日,筆者來到連云港海州區新壩鎮新壩中路,在普安至通板路路段施工現場看到,壓路機反復碾壓后,瀝青被整齊地攤鋪在路面上,施工人員干得熱火朝天。“我們還將對道路兩旁進行美化,很快就能通車了。”正在指揮施工的張姓工作人員介紹。
(平坦的鄉村農路)
新壩中路連接錦屏鎮與新壩鎮,全長約10公里,是沿線村民往來城區的主要通道。近年來,不少渣土車等大型車輛從此路過,導致路面破損十分嚴重,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底盤低的小型車輛及騎車的村民都繞路行走,給村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這下好了,以后進城不用再繞路了!”家住新壩鎮四里村的村民武巖高興地說。武巖隔三差五要前往市區推銷農副產品,以前因為門前道路破損嚴重,家門口的公交改線,原本半小時的路程足足要走上1小時。“道路的改造升級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也會促進我們沿線村莊的經濟發展。”普安村主任助理潘康琿說。2018年,他在普安村流轉了70余畝土地進行花卉繁育。今年,他計劃種植草莓、西瓜等水果,打造花園式家庭農場,用優美的環境吸引顧客。
(浦南鎮呂江路)
新壩中路的“變身”,只是海州區實施農村惠民交通工程的一個縮影。為提升農村出行條件,消除道路安全隱患,全面落實鎮村道路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18年以來,海州區將“四好農路”建設和“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創建作為改善村容村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提檔升級泗樊線、板新線等鎮村道路105公里,改擴建農村公路39條,總投資3億元,對新壩西路等縣道破損路段10處較大安全隱患進行搶修,開展鄉村道路日常養護維修、路域環境整治共計200余處,方便群眾出行。
公路圍著產業建,產業圍著公路轉。海州區堅持將“四好農路”建設與特色小城鎮、重點村、特色村、美麗鄉村建設結合,修通一條村路,形成一路風景,發展一片產業,致富一方村民。目前該區已建成農村公路總里程約820公里,不少農村公路成為產業路。
(便捷的交通帶動特色水產養殖)
為全力疏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海州區還以新204國道為都市農業發展軸,浦南、新壩錦屏、寧海板浦三大組團為農業發展格局,打造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專業養殖項目、創建特色農業小鎮等,目前,已基本形成鄉鎮公路聯網成片、村與村全面循環的農村公路網,一些自然條件較好的鄉鎮,已初步形成了“交通+”鄉村旅游、“交通+”特色產業的特色發展格局。
據海州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海州區將計劃投資2.6億元,完成33條農路建設,提檔升級125公里,改造4座橋梁,全面完成交通干線沿線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及特色田園鄉村、農民集中居住區全部建成雙車道四級及以上道路,鎮村公交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