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截至2017年底,鎮江市60歲以上老年戶籍人口達70.3萬,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6.1%,分別高于全省和全國3.5和8.8個百分點。
隨著養老需求的日益增多,近年,鎮江市民政部門大力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探索多元化養老服務。2018年,全市共新建114個老年助餐點、18個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推進社區養老服務品牌化、連鎖化運營,為更多老人提供了高質量的多元化養老服務。
“精準化”養老服務成趨勢
89歲的洪育琳在楓葉紅老年公寓居住了一個多月時間,提到這所老年公寓提供的養老服務,她贊不絕口,“這里真的太好了,陽光好,居住條件好,護工們的態度好,每天有5餐,就是在家里也不可能吃到5餐。”
楓葉紅老年公寓是一家位于桃園新村內的養老機構,已開辦10年,原址在京口閘,2017年搬到桃園新村的新址后,公寓實現了“提檔升級”。公寓內現共有60個房間,記者看到,每個房間內家電齊備,配有獨立衛生間。
社區居家養老是鎮江市民政部門正在大力推進的養老服務。迎江路中心社區位于潤州老城區內,轄區內以老年人居多,其中不少是獨居老人。2018年6月,社區辦公用房整體搬遷后,打造了融智慧養老AR驛站。記者現場看到,在驛站內可以進行居家可視實時對講、視頻問診、遠程健康管理等功能,為特殊群體的居家安全和健康提供“精準化”服務。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區黨委書記阮慶紅介紹,目前已有50戶老年人家庭接入了這個系統。“通過終端監控,我們可以防止老人在家發生意外,老人通過一鍵呼叫設備也可以跟24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隨時聯絡。”
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多元化”發展
當老人不愿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入住養老機構時怎么辦?當子女短時間出差,家中老人在一段時間內無人照看怎么辦?新型的“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正在鎮江市悄然興起。
與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不同的是,“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直接將養老機構建在社區內,老人入住后不用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位于平昌中心社區內的悅和養老服務中心在2018年5月開始籌建,歷時5個月后現已建成了含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機構養老、殘疾人之家“四位一體”的新型養老助殘服務機構,也是鎮江市首家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
記者看到,中心一樓提供社區養老服務,二樓提供機構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再春介紹,這樣的模式可以很好地進行資源共享,一樓社會居家養老的老人和二樓機構養老的老人共同使用所有資源,機構養老老人也不會再有生活在傳統養老院的孤獨感、不適感。這是全國都在探索推進的新型養老服務綜合體,顛覆了傳統養老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0個、老年助餐點400多個。全市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市民政局黨委委員、副調研員潘志堅介紹,去年,鎮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在放寬已舉辦養老機構補辦設立許可條件、簡化新舉辦養老機構登記許可程序、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以及推進醫養深度融合等方面作出規定,從政策層面規范和引領全市養老服務業發展。
下一步,鎮江將在政府購買服務方面加大力度。到2020年,全市每個街道要建立一個日間照料中心,民政部門爭取提前一年完成任務,在2019年完成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 (記者 王露 通訊員 王潔 汪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