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瑞雪兆豐年!連日來,伴隨著飄揚的雪花,全省多個設區市相繼進入“兩會時間”,盤點一份份熱氣騰騰的政府工作報告,記者發現,聚焦一個“穩”字,各地圍繞“六個高質量”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砥礪前行,捧出喜人成績單。
穩中有進,逆水行舟開辟新境界
“2018年南通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00億元,增長7.3%。” 1月8日上午,南通市十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開幕,當南通市代市長徐惠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南通正式跨過“8000億門檻”、進入沖擊“萬億俱樂部”新階段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徐惠民說,不僅要看到前進中的困難,更要看到發展機遇,南通正迎來改革開放以來又一次重大發展機遇,進入新時代加速發展、追趕超越的“窗口期”。必須準確把握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的發展機遇,能快則快、做大總量,為新一輪發展積蓄動能和勢能,不斷開創“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新局面。
宏觀經濟形勢嚴峻、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社會穩定壓力加大……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并不諱言“困難”。難能可貴的是,各市紛紛在克服困難中明大勢、強定力、增信心,逆水行舟,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過去一年,我們迎難而上,積極作為。”揚州市代市長夏心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2018年揚州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0億元,增長6.2%,其中稅收占比80%,提升4.6個百分點;一批百億級重大項目成功落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增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46%,提升1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
越是環境復雜、形勢嚴峻、任務艱巨,越是要聚精會神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突破。“2018年,鎮江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5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1.5億元,增長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9020元、24660元,分別增長8%、8.5%。”1月9日,鎮江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市長張葉飛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代表們強烈反響。鎮江市人大代表劉樹安說,過去一年,鎮江面臨的困難比預想的多,挑戰比預想的大,能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十分不易。
穩中有新,創新驅動鍛造新成色
2018年,南京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7萬億元,可比價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70億元,同口徑增長11.1%,兩項增速均快于全省、高于全國……比發展速度更令南京市市長藍紹敏振奮的是南京的發展“成色”: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282家,增長近70%,增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7%,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4萬人,增長60%;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全省第一,PCT專利申請增長160%。“創新名城建設,激發南京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蘇三維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陳磊說,“去年我們從北京、廣東吸引了多名創業人才,研究院一年時間就孵化了10家企業,南京鋮聯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更是獲得南京紫金創投的第一輪投資,2019年我們一定會取得更好成績!”
捧讀一份份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各地經濟在“穩”中蘊藏著新動能、孕育著新變化,為未來發展悄然積蓄勢能、拓展空間。
新申請專利、授權專利、企業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增幅實現“四個全省第一”;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工業入庫稅收分別增長20.2%、24.9%,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淘寶村”“淘寶鎮”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六位和第八位……2018年,宿遷在做大總量中調優結構,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3%。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貿進出口額、港口貨物吞吐量等多項指標超過預期,連云港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取得首戰勝利!連云港市政協委員朱文群說,過去一年,全省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會在連云港召開,國際先進精細化工產業加速向連云港集結,“一帶一路”強支點建設邁出關鍵步伐,令連云港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這次我在國際航運、國際物流、港口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精心準備了提案,努力為連云港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產業“進”中起勢,創新迎“新”。2018年,鎮江175個重點產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制造業占比達76.6%;國家級開發區綜合考評位列全國第22位,較上年提升20位,丹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考評位列省級開發區榜首;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49.5%,位居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第18位。
穩中有為,聚焦實干開創新路徑
解放思想破除路徑依賴,創新作為創造不凡業績,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實干”不約而同成為關鍵詞。
從煤城蝶變為綠城,一場轉型發展的新戰役正在徐州打響,該市全面落實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新興主導產業實施方案,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結構偏重、單一的狀況,2018年新簽約注冊項目720個,總投資3520億元;開工、投產項目分別完成620個和460個,項目數量、質量、規模明顯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32.9%;高耗能行業產值占比降低1.7個百分點,投資下降17.3%。
南京研究制定集成電路和新能源汽車兩個產業地標行動計劃,集成電路產業集聚上下游企業200余家、產值增長55%;臺積電項目實現量產、新能源汽車產量接近10萬輛,實現產值300億元,增長150%。四大現代服務業直營業務收入增長12%,軟件業務收入達到4400億元,旅游業總收入增長13.4%。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給正在召開的南通兩會增添濃濃喜氣,該市5家企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獎項。“這些獲獎單位全部是民營企業!”南通市民發辦常務副主任賁友華說,民營企業占該市上市公司的92.5%、高新技術企業的95%。不久前,南通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市民發辦將對接相關部門出臺實施細則或配套政策,進一步細化、優化政策供給,推動民營企業輕裝上陣、安心發展、做大做強。
新華日報駐站記者 集體采寫
統稿: 陳 明 徐 超 賁 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