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掌上淮安訊 日前,走進淮安市淮安區河下街道,一張社區服務管理示意圖吸引了記者的目光。16.7平方公里的轄區,被分成了13個基層大網格,大網格內據實設置了99個社區服務管理基礎單元格,依托“幸福河下”綜合管理網格化APP,實現了“網絡+網格”的協調融合,充分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像這樣的網格,全市共劃分了5947個。
記者獲悉,近年來,淮安市圍繞“把社會治理創新打造成改革主品牌”的定位,探索出一條城鄉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的新路子,實現了從上門推廣到部門主動尋求合作的大轉變,為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提供了“淮安方案”。
主動對標,建設標準再提高
一個個網格,織起來就是一張嚴密的社會治理網絡。這也是“三個一”工程的一部分。“三個一”工程即織密“一張地網”、打造“一支隊伍”、建成“一個平臺”。
織密“一張地網”。對網格設置、網格編碼、人員配備、工作職責和操作流程等作出詳細規定,為全市網格化工作確定統一標準。目前,全市5947個網格中,有綜合網格5222個,實現了網格GPS地圖標注和網格編碼與全要素網格通賬號全關聯。
打造“一支隊伍”。全面整合各地各部門原有網格力量,按照“1+1+N+N”(每個村居一名網格長、一名網格管理員、若干網格員、發展若干網格信息員)的標準,配齊配強基層網格員服務團隊。截至目前,全市共配備網格員7092 名,其中專職網格員1885名。落實網格員“早碰頭、日雙巡”制度,將工作績效與報酬待遇掛鉤,并建立了責任倒查機制,對網格長、網格員回訪情況定期通報,切實加強網格員管理。
建成“一個平臺”。按照“一個終端采集、一個平臺聯動、一個中心共享”目標,全面整合社會治理工作清單,將原有的綜治E通升級為全要素網格通,建立信息采集事項準入制,統一規范信息采集標準。統一建立“網格排查、縣區交辦、部門聯辦、鎮街會辦、村居協辦、統一督辦”問題處置機制,推動形成“問題排查、分流指派、分級處置、督查督辦、辦結核查”等工作閉環流程,提高事件處置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共辦結各類事項306758件,辦結率達91.46%。
共建共治,治理體系更完善
在淮安市清江浦區支部建在網格上,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已經成為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拳頭品牌。柳樹灣街道富強社區退休黨員馬桂華在社區注冊的“馬大姐”工作室早已名聲在外,為居民化解矛盾、調解糾紛,充分發揮“法治宣傳員”、“和事佬”、“調解員”、“評議員”的作用。幾年來,“馬大姐”工作室成功調解房產糾紛、鄰里糾紛、婚姻糾紛等各類矛盾糾紛300多件。
在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過程中,淮安市突出黨建引領,強化群防群治力量,實現了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群眾自治的良性互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根據網格劃分標準優化調整黨組織設置,動員黨員干部參與群防群治、矛盾排查和信訪維穩等工作,實現黨建和社會治理工作雙提升。
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建立孵化基地,大力發展社會組織,發揮網格員橋梁紐帶作用,搭建載體平臺,引導社會組織為社區內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開展“點對點”的服務,激發群眾內心的真善美。目前全市累計發展公益類社會組織4896 個。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將鄉賢、無職黨員納入網格信息員隊伍,形成以多方參與、源頭預防、排查化解、協調聯動為特征的社會治理模式。綜治部門還與保險公司合作研發信息系統,設立了獎勵基金,鼓勵志愿者積極參與志愿活動,“老區紅馬甲”“紅星治安戶”等特色活動贏得群眾廣泛點贊。
聯動銜接,網格功能再拓展
洪澤區法院在破解執行難時,有一個“作戰同盟”,他們就是網格員。499名人地兩熟的“社區網格員”,通過法院與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聯網,在第一時間發現和通報被執行人相關信息,讓失信被執行人無處藏身、無所遁形。同樣,市法院也聘請了1674 名網格員為執行協理員,共提供執行線索3015條,協助執行案件2117件。
市環保局還主動對接市綜治辦,明確網格員采集上報工業污染源和水源地及河道、養殖及餐飲污染等獎勵辦法,共采集上報各類環保類問題信息10419條,幫助環保部門建立起重點監管污染源和環境問題信息庫,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貢獻。
今年,淮安市更加注重互動共聯,伴隨著公安、環保、信訪、安監等部門主動融合,網格服務管理功能進一步拓展。網格員實時排查上報網格內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租戶、涉穩等重點群體情況,已累計采集上報信息1164.8 萬條,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大量有價值信息,網格實戰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融媒體記者 李蓉
融媒體編輯 潘永勇
通訊員 陸瑞云 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