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導讀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回首剛剛過去的2018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以一項項改革實招、一個個務實之舉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讓老百姓有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1月7日起,《江蘇新時空》推出系列報道《幸福答卷2018》,帶您一起感受江蘇百姓的生活變化。
“我是一名IT男,我曾經在百度、網易工作;我是一名網頁設計師,我曾經在網易工作;我叫譚康,我叫賀萍萍。”
這是一對IT夫妻,你猜他們在哪里工作?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還是杭州?不不不,他們在江蘇宿遷。
譚康說:“在北京是很迷茫的,實現夢想的代價太高了。”賀萍萍說:“突然有一天,他說萍萍,我們回家創業吧。”
宿遷,有什么在等待他們?
譚康:“我們回來對接過園區,給我們解決很多問題,比如給我們注冊工商營業執照,然后給我們解決場地問題、人才招聘問題、從北京來的同事住宿問題,在北京是沒有這樣的。”
譚康:“我們這一層700多平方米,三年也就20多萬租金,交一年用三年,還有兩年的減免,那20多萬元,在北京我們也就租兩三個月。”
萍萍:“我跟他兩個人的心思,可以完完全全百分之百地,放在我們自己的項目上面,用我們自己研發的系統跟硬件連接起來,做了一個無人超市。”
譚康:“我們現在服務的客戶,之前一天只能賣3000個鴨蛋,現在可以賣7萬個,我的愿景是做蘇北最大的,這種IT互聯網的這種服務機構。”
宿遷興起的返鄉創業潮,正是江蘇扎實推進創業工作的一個縮影。2018年,江蘇將創業擔保貸款拓展為"富民創業貸";開展省級創業賽事,深化創業型街鎮、村居和園區建設;創新建立政府購買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制度,幫助城鄉居民實現精準就業扶貧。創業服務政策加持下,全省4.22萬大學生投身創業藍海,9.82萬農民開啟創業轉型之路,118萬人接受政府補貼職業技能培訓,其中免費培訓43.3萬人,城鄉創業總人數更是達到30.1萬,創近年新高。
2018年,江蘇還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民生,不斷健全就業政策,密集開展就業創業政策落實年活動,多措并舉下江蘇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年初目標均圓滿完成,城鎮新增就業創下153萬人的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年末城鎮調查失業率、登記失業率均保持在較低水平。越來越多的江蘇人在拼搏與奮斗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浦沫瀚 黃蒙 朱曉瑩 馮水清 張正 周雷 編輯/朱一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