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今年‘雙11’,阿里巴巴在華東地區云計算的任務就由我們承接。”阿里巴巴江蘇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進展迅速,讓項目負責人陳戈信心滿滿。
以總投資180億元的“阿里云”為代表,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建設熱潮迭起:2018年10月30日,益新數據中心、美諾精密汽車零部件等3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過260億元;11月14日,騰訊云雙創基地、360企業安全南通基地、九次方數據清洗基地等7個項目同時簽約;12月3日,上海交大飛馬旅科創園落戶……
去年以來,南通開發區新開工超億元產業項目71個,同比增長16%;竣工投產產業項目46個,同比增長13%。
梳理南通開發區項目建設清單,“扎堆”現象明顯——去年前三季度,落戶開發區的虎牌生活用品、鈦基數據中心、安惠生命科學等13個超10億元項目中,大數據、智能制造類超過60%。其中,東華軟件將區域研發基地、人才培養基地、醫療大數據區域運營中心全部“搬”到南通開發區,公司副總裁吳愛國坦言,“大數據行業不怕‘扎堆’,就怕成為‘孤島’,南通大數據產業園是江蘇省醫療健康大數據產業基地,正適合我們。”
“大數據和智能制造是南通開發區全力打造的‘1+1’特色產業。”南通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羌強說,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南通開發區歷經30余年發展,從城郊接合部華麗蝶變為南通“金南翼”,但也面臨著人力成本上升、土地空間減少、沿江岸線飽和、環保門檻提高等諸多制約,必須更加注重項目產出,搶抓最有爆發力、最有發展前景的“未來產業”,走精明增長之路。
精明增長,從“減法”做起。從布局輕工紡織、海工裝備、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到聚焦大數據和智能制造,南通開發區收縮產業“戰線”,大力提升項目“含金量”。南通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沈紅星介紹,全區在手、在建項目平均投資額達2.6億元,畝均產出500萬元,畝均稅收35萬元,均遠超從前,目前還有超過30個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正在洽談。
好項目來自對產業的深度研究。“‘阿里云’選址接近尾聲時,南通開發區才進入我們的視野。”說起“阿里云”落地南通開發區的經過,陳戈依然頗多感慨,“其他城市開出的優惠條件大多是提供補貼,而南通開發區在很短的時間里拿出一套專業節能方案。補貼不可持續,節能卻可持續,這說明南通開發區非常了解這個行業,非常懂我們。”除“阿里云”外,南通開發區還集聚總投資130億元的國動數據中心和國動物聯網大數據產業基地、總投資15億美元的脈絡數據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力爭到2021年實現8萬個機柜簽約、5萬個機柜建設、2萬個機柜運營,建成華東地區重要信息港。
好項目還來自好環境。日本大王制紙株式會社2012年在南通開發區建廠,幾年間不斷擴產,已由一期發展成五期,最近又追加投資建設第二工廠,僅第一階段投資額就達2.4億美元。項目負責人湯向東說,“這里服務好、辦事快,投資可以早投產、早獲益。”在全省率先試點企業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制后,南通開發區項目啟動到開工的審批時間,已從9-12個月縮短至4-6個月,平均提速50%。
讓項目“金種子”早日長成“產業森林”,南通開發區還聯合光大控股建立1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攜手中信建投成立30億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基金,精準培育“1+1”產業。
產業聚焦,“減”出發展加速度。去年1至10月,南通開發區工業、服務業應稅銷售雙雙突破千億元,分別達1045.8億元、1113億元,同比增長24.8%、15.3%;協議外資17.98億美元,增長165%;進出口總額61.62億美元,增長27%;財政總收入157億元,增長63%。在省商務廳最近公布的全省10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排名中,南通開發區位居第八位,名列蘇中地區第一位。
記者 徐 超 陳 明
通訊員 陳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