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周洪坤 王維聰 施慶林
上個世紀,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老楊同志》讓不少人至今記憶猶新,老楊同志艱苦樸素的作風,無私無畏的品質,與群眾同甘共苦的精神,定格了一個時代農村干部的形象。
無獨有偶,在新沭河邊的連云港贛榆區墩尚鎮,也有一位“老楊同志”。他扎根農村30年,心系百姓,甘于奉獻,敢于擔當,不求回報,成為贛榆新時期鄉鎮干部的優秀代表。他,就是墩尚鎮主任科員楊幫詩。
不忘初心
群眾心中的“大老楊”
農村工作,最復雜的是信訪工作;農村干部,最怕的也是信訪工作。而楊幫詩分管信訪工作,至今已有11年。
今年52歲的楊幫詩1988年從淮陰糧校畢業,先后在黑林鎮、官河鄉、贛馬鎮工作,2006年調到墩尚鎮,2007年任墩尚鎮副鎮長,分管全鎮的信訪、城建等多項工作。
▲楊幫詩(中)走訪建設工地
信訪難,難就難在少數人的無理訴求無法滿足。
墩三村70多歲的朱某,在1995年村里建設中心街時,他家的三間房屋被拆遷,村里給了合理補償,朱某當時比較滿意??烧l知,今年8月份,他受人慫恿,竟然提出要村里再補償30萬元。被村里拒絕后,一周內他竟然連續四次赴京上訪。面對朱某的無理上訪,村干部們無計可施。
楊幫詩得知情況后,沒有急于和朱某見面,而是先找到當年任職的村干部,并走訪了部分群眾,查看了相關檔案,掌握了當年的詳實情況。接著召開由朱某、鎮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等人參加的聽證會,現場全程錄像。面對當年簽訂的協議,以及參與此事黨員群眾的舉證,朱某無話可說,從此再也沒有上訪。
信訪難,還難在一些群眾的合理訴求,因各方的推諉扯皮,導致問題復雜而無法解決。
2010年,中石化公司鋪設原油管道,需從墩一村王之武家宅基地經過,王之武與某水電施工隊簽訂了管道2米外可以建房的協議。沒想到在去年建房時,卻被告知管道外5米內不得建房。王之武傻了眼,各責任單位之間相互推脫,損失誰來補?一氣之下,他走上了上訪之路。
為了化解這一難題,楊幫詩二話沒說,帶著王之武多次到徐州、武漢找責任方協商,但沒有任何效果??吹?0出頭的王之武那愁白的頭發,楊幫詩決定走法律途徑為他維權。他自掏1萬余元律師費、訴訟費,向法院起訴,幾經周折打贏了官司,幫助王之武拿到了20萬元賠償款。
拿到賠償款的王之武,找到楊幫詩。除了要還他墊付的費用,王之武還掏出4000元“喝茶”錢。望著樸實的王之武,楊幫詩一口拒絕:“心意,我領了。錢,你先用著。等蓋完房子,手頭寬裕了再說。”
對信訪群眾的真心實意、對問題處置的果斷公正,讓楊幫詩贏得了許多信訪老戶、難纏戶的點贊。在墩尚,不論走到哪里,認識楊幫詩的人都親切地稱他“老楊同志”。
不懼危難
攻堅一線的“鐵漢子”
鄉鎮干部直接沖在第一線,不僅工作急、難、重、苦,還可能面臨著生命危險。
墩尚鎮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主任諶廷亮經常為楊幫詩感到后怕,“關鍵時刻老楊是拿著命干工作,也幸虧他的硬氣,不然許多工作真的沒法開展了。”
2011年9月,墩尚鎮新建供電高壓線路,涉及岳韓村金某的一處房屋拆遷。這處房子之前是別的村民的,一直閑置,金某提前得知拆遷的消息,以較低的價格買了下來,為索要高額補償做準備。
楊幫詩帶著村干部多次做金某的工作,金某硬是不松口。鎮黨委和縣供電公司研究后,決定通過法律途徑予以拆遷。誰知早有預謀的金某組織了幾十名親戚“護院”,并找來數十個煤氣罐、汽油桶放在院子里,聲稱要與拆遷工作隊同歸于盡。
面對此情此景,在場的大部分干部主張先撤回去。楊幫詩感到撤走的后果會更嚴重,有可能導致這項工作前功盡棄。為此,他主動向現場指揮的領導請纓,允許他到金某的家中再做一次工作。從清晨到晌午五個多小時,楊幫詩苦口婆心,向金某的家人、親戚分析利弊、講清利害,成功促使金某讓步。當他滿臉笑容走出院子,眾人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
近幾年,墩尚鎮黨委、政府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等機遇,依托鎮區濕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全面開展“水美小鎮”建設。誰來擔當這個重任?在鎮黨委班子會上,大家一致推薦楊幫詩牽頭。“這活,還得老楊上,其他人不易干。”鎮黨委書記李杰說。
鎮區實施紅楓路南延工程,嶺灶村村民許某為了增加補償面積,在多次違建被拆的情況下,利用國慶節放假,日夜施工偷建出1000平方米的鋼構廠房。
這種行為如果不剎住,鎮區再美的規劃也必將落空。楊幫詩帶領國土、建管等單位骨干,準備再次開展行政執法。誰知許某早已爬上新建的房頂,左手拎著煤氣罐,右手拿著劇毒農藥百草枯,一邊歇斯底里地喊叫,一邊亂灑著農藥。
楊幫詩一方面讓人穩定對方情緒,另一方面帶著兩名黨員從房后悄悄爬上去,趁其不注意將他按倒。而農藥也撒到了他們三人的身上,其中一名黨員在醫院治療了五天,而許某因為嘴里不慎被灑進農藥,在醫院治療了三個月才痊愈。
“面對危險和歪風邪氣,如果我們沒有一身正氣和犧牲精神,不僅群眾利益會遭受損失,社會還會失去公平公正,最終會影響和損壞黨委政府形象。”楊幫詩常說。
不計名利
無私奉獻的“老黃牛”
長期做群眾工作,讓楊幫詩在群眾當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尤其在墩尚創建國家衛生鎮的時候,群眾對他的信賴讓鎮里的同事都“眼紅”。鎮長盧瑋一語道出楊幫詩受群眾尊重的“秘密”:“老楊是一個可以把心都掏給老百姓的人,不管誰有困難找到他,他從來都不推辭。”
創衛工作關系千家萬戶,不僅工作量巨大,而且難點焦點問題多,對居民的一些陋習,只能文明勸導,無形中又增加了工作難度。后羅陽村村民謝某在大門外圈了一大片地方,栽種了各種果樹,樹下散養了火雞、白鵝等家禽。每當下雨,禽類糞便流得到處都是,嚴重影響鄰居生活。鎮城管所所長胡林圣和村干部要求謝某整改,但怎么說都沒有效果。
楊幫詩得知后,來到謝某的家中。讓胡林圣驚訝的是,當謝某知道來的是楊幫詩,竟非常激動,主動上前握著楊幫詩的手:“俺知道老楊是好干部,啥話也不用說了。”
更為傳奇的是,一天夜里9點多鐘,鎮黨委政法委員徐希江等人陪同楊幫詩到前羅陽村查看背街小巷施工情況,遠遠地聽到兩個婦女在吵架,正想過去勸解,就聽到其中一人說,“明天俺跟你到鎮里找老楊評評理,看看誰對誰錯。”
在創衛迎驗階段,楊幫詩忙得三個月沒休息一天、沒回一次家,人瘦了將近二十斤。孫子過周歲生日,他也只是訂了一個蛋糕讓送過去。一路耕耘一路歌,辛勤的付出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墩尚鎮成為全市唯一高標準創成國家級衛生鎮的鄉鎮。
一枝一葉總關情。群眾再小的事,楊幫詩也會放在心上。墩四村60多歲的困難戶張鳳寶,老伴有病,兒子癡呆,靠低保救助生活。村里以集體和農戶分擔的方式,統一硬化門前路面。但張鳳寶拿不出錢來,愁得幾天睡不好覺。楊幫詩得知后,拿出2000元錢,為她家門前鋪上了水泥路。這些年,得到他幫助的村民,楊幫詩自己也記不清有多少。
“老楊這人,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鎮紀委書記朱家永說,“那天臨街做生意的李某找老楊,蓋房想‘走后門’,說完來意把一摞錢放在桌上,轉身就走。老楊氣得直接把錢摔了出去,正巧砸在了我身上。”
在鎮黨委會議室里,鎮黨委書記李杰指著墻上國家級衛生鎮、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市級新型小城鎮等一塊塊榮譽獎牌,動情地說:“初中時我就學過趙樹理的《老楊同志》,那是課本里的。今天,我們墩尚也有老楊同志。兩個老楊都像老黃牛一樣的‘牛’。這些榮譽,沒有一塊不浸潤著楊幫詩的汗水。老楊,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今年8月份,由于工作實績突出,經區委研究,楊幫詩從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提拔為正科級,任墩尚鎮主任科員。
扎根大地,方知泥土的芳香;枝繁葉茂,方念大地的恩情。在楊幫詩的內心深處,廣袤的鄉村哺育了他,淳樸的百姓滋養著他。他覺得,對群眾、對黨和政府最好的回報,就是始終把雙腳扎進泥土里,用最真實的自我、最質樸的情懷,去建設最美麗的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