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開虎 田浩)68歲拾金不昧的東海縣環衛工人朱俊娥榮登10月份“中國好人榜”;1.2秒勇救跌入站臺下男童的東海籍軍人孫嘯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網等各大中央級官微頭條聚焦、近千萬網友為其點贊;冒雨為街頭老人撐傘的東海縣二中學生林紫騰被人民日報官微早新聞聚焦,在快手等直播軟件點擊率超過50萬……連日來,東海縣多位典型人物被頻繁、集中聚焦,在社會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冒雨為街頭老人撐傘的中學生林紫)
近年來,連云港東海縣不斷夯實制度建設、創新宣傳手段、建設一體化褒揚場館,大力尊崇關愛、褒獎禮遇道德典型,充分發揮道德典型的“燈塔效應”,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注入強心劑。在29年的新人新事月評活動基礎上,東海縣建立道德典型推薦的基層通訊員隊伍,建立了覆蓋村、鎮、縣三級的道德典型推薦機制,出臺了《東海縣注冊志愿者嘉許獎勵辦法(試行)》和《東海縣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關愛幫扶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給予縣級道德模范每人5000元的重獎,在就醫、就業、參保、創業和基本生活方面給予道德典型人物幫扶。
(撿到16萬元及時歸還失主的環衛工朱俊娥入選“中國好人”)
“一個先進典型就是一面旗幟,千萬面旗幟匯集起來就是社會的主流,就是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崇慧說,“要把選樹身邊好人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
好人不僅需要被肯定,而且還要廣泛宣傳。2012年,東海縣在全省縣級電視臺率先開辦的道德典型宣傳專題節目《德潤晶都》。2016年,欄目又升級為《國學與家道》電視頻道,頻道與全縣各類網站、論壇、微信進行鏈接。在蘇北地區率先開辦了官辦民營的縣級文明辦微信公眾號,對涌現出來的道德典型以活潑、生動、新穎的方式進行宣傳。同時,依托省演藝集團東海呂劇團、文化館、學校文藝團體及各類民間鄉間演出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道德主題類文藝節目方式演繹、宣傳道德典型人物和事跡。東海呂劇團創作以江蘇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胡繼汕為原型創作的呂劇《明月照我心》和孝愛主題呂劇《稱爹》受到群眾好評,其中《稱爹》獲得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
(晶都道德模范頒獎典禮)
為放大好人效應,該縣還書寫覆蓋面廣泛的“賢德榜”,從2013年開始,在美德農民培育行動中就明確要求各試點村記好賢德薄、建好“賢德榜”,5年來,全縣四分之一以上的農村紛紛將評選產生的好媳婦、好婆婆、好鄉賢等2000多名“美德農民”寫上“賢德榜”。在城區人流量最大的標志性廣場———人民廣場建設公民道德建設主題廣場,開設“東海好人長廊”,將數十位道德模范對外展示,打造展示好人風采、宣揚道德風尚的“晶都道德地標”,并投資1000萬元高標準、高規格建設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東海好人館,項目將于今年內正式開館展覽。
(晶都好人展示欄)
凡人善舉,潤物無聲,蔚然成風。如今,該縣每年舉辦十佳新人新事頒獎典禮、每兩年舉辦一次“德潤晶都”道德模范頒獎典禮,以全縣最高規格隆重表彰新人新事、道德模范和水晶少年,打造了東海縣最有溫度的“道德盛典”。組織部分道德模范和民間名嘴成立美德宣講團,深入各單位、村鎮的道德講堂以“道德故事匯”形式講好東海好人故事。先后涌現出“中國好人”17名、全國文明家庭1組,全國最美志愿者1人,感動中國十大先進人物1人,江蘇省道德模范2人,江蘇好人16人,全省重大典型人物5人,市級道德模范12人及近百位“港城先鋒”“最美港城人”“港城葉欣仁”等一批在全國、全省產生廣泛影響的先進典型。其中全國文明家庭謝芳麗家庭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接見,全國最美志愿者樊振成為全市唯一一位全國最美志愿者,“好人效應”日益凸顯。
“我們就是要為身邊好人撐起‘保護傘’,讓每一個善舉都受肯定、得好報,從而引領更多人崇尚好人、學習好人、爭當好人,奮力建設‘好人之城’。”東海縣委書記朱國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