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王雅萱 周莉 陳小燕)“老王啊,你理發的手藝可真好,瞧!經你的一番改造,我看起來年輕了可不止十歲呢。”近日,在連云港海州區幸福路街道江化社區的殘疾人之家,63歲的張阿姨看著自己的新發型,笑呵呵地說。
張阿姨說的老王叫王農合,家住江化社區光明小區。退休后他偶然了解到,海州養老護理院和洪瑞老年公寓年邁的老人居多,而周邊理發店卻不是很多,如果請外面的人過來理發,費用就會比較高。為了減輕老人的經濟負擔,王農合夫婦主動與養老院聯系,每月一次,義務替他們理發,這一堅持就是十幾年。
像王農合這樣的好人,在海州并不少見,好人文化已經成為海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縮影,以“海州好人”宣傳平臺為主體的好人鑄造工程則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海州區以打造“首善之城”為目標,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連續11年開展“愛心市民”評選,“中國好人”、“江蘇好人”、道德模范、港城“葉欣仁”等各類好人競相涌現,目前已經產生13位“中國好人”、13位“江蘇好人”、5位省道德模范(提名獎)、17位市道德模范、17支“愛心團隊”和151位“愛心市民”,“海州好人”群體不斷擴大。
在海州街道古樓社區,不少居民茶余飯后都會去好人廣場散步。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好人廣場分為“好人游園”、“好人長廊”、“鼓樓書韻”特色文化宣傳欄、“休閑娛樂區”等部分。“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77歲的李玉梅正聽著剛從部隊探親回來的孫女念著宣傳欄上的標語。“新建的這個好人廣場真不錯,我孫女聽說了非要帶我來看看。以后我每天都來這里,既能鍛煉身體,還能給孫子輩講上面的好人故事。”
今年以來,海州區以建設“海州好人”宣傳平臺為抓手,在人流密集地區打造一批主題鮮明、造型生動、通俗易懂的景觀小品、微型雕塑等,形成“好人廣場”、“好人游園”、“好人長(河)廊”、“好人街區”等40余處。此外,海州區還通過道德講堂、文化大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講海州身邊好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