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文 通訊員 趙越)昨天上午,被大家稱為“造島神器”“地圖編輯器”的亞洲最大耙吸式挖泥船“浚洋1”來到連云港港一號錨地,接受連云港海事局的船舶安全檢查后,投入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建設。據悉,這是“浚洋1”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后,首次來到連云港參與重點工程建設。
(“造島神器”“浚洋1”船)
昨天上午10時,海上霧氣繚繞,筆者跟隨交通船,登上了這艘亞洲最大的耙吸船“浚洋1”。大霧天氣一點沒有影響輪船作業,它正發出轟鳴,兩條耙臂管安裝了水下泥泵,耙頭也配置了高壓沖水裝置,仿佛一個巨獸迅速“吸泥”到其“腹中”。
船長劉文武介紹,“浚洋1”船舶總長167.5米,它的總吹填量達到2700萬立方米,相當于在1325個國際標準足球場上堆起一層樓高的泥沙量,當之無愧地成為30萬噸級航道建設的主力軍。
據了解,“浚洋1”是由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資1.6億歐元在荷蘭建造的超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總艙容量2.1萬立方米。作為新一代挖泥船,“浚洋1”具有世界最先進水平、功能強大的挖泥自動控制及監測系統,擁有強大的疏浚和吹填造地能力,是目前中國挖泥船中的新一代“巨無霸”。同時,它的雙耙采用水下泥泵挖泥并設有環保溢流裝置,具有挖泥效率高、節能環保、單方成本低、設備配置具有多重保障等特色優勢,龐大的艙容量大大提升了其運輸的效率和經濟性。
“‘浚洋1’的高性能體現在它的挖泥效率比同類施工船的挖泥效率要高50%。”劉文武介紹,連云港港投入“浚洋1”是考慮到其高效率性能。因為30萬噸級航道是江蘇省的重大項目,需要保證工期、保證質量。“浚洋1”每月的吹填方量是300萬立方米,同類型的船一個月是突破不了200萬立方米的。
今年7月份,“浚洋1”圓滿完成中國-斯里蘭卡合作的“一帶一路”標桿項目———科倫坡港口城建設任務,越洋過海回到廣州港。11月16日,“浚洋1”根據公司調度安排,由廣州港起航開赴連云港港,參與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建設。
“它挖深最大可達90米,耙臂可以加長。現在我們施工區域的水深大概是28米,它完全可以勝任。”廣州航道局項目經理何新偉介紹,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工期比較緊,項目部目前調遣了世界領先、亞洲最大的耙吸挖泥船進場,確保年度目標順利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