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晨晨
“有一棵苦楝樹,扎根在巖縫泥土。有一面五星旗,每天都迎接日出。守島的日子啊,就這樣春秋寒暑……”這部近日發布的《守島人》音樂電視,表達了對去世的開山島守島人王繼才的崇高敬意,由著名導演張紀中擔任歌曲音樂電視藝術指導,著名詞作家王曉嶺作詞,青年作曲家王詠梅作曲。
(王詠梅)
王詠梅,這位從連云港走出來的德藝雙馨藝術家,在音樂的殿堂里奮力遨游,勇往直前,在我國當代主旋律創作中獨樹一幟。2007年11月19日,《連云港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消息《連云港兒女唱響和諧中國》,報道了青年作曲家王詠梅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個人作品音樂會。今年3月11日,《中國夢絲路情》組歌專題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成功上演,《連云港日報》再次做了專題報道,彰顯了這位“時代歌者”的風范。
傾聽脈搏,寫就不凡“主旋律音樂”
2018年3月11日。“中國夢絲路情”組歌專題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上演,匯聚了閻維文、廖昌永、呂薇、劉和剛等眾多國內一線歌唱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組作品中的全部11首歌曲,均由連云港籍知名作曲家王詠梅譜寫完成。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這位年輕女作曲家深情地說:“音樂是發乎心靈的歌唱,我親身感受到這個美好的時代,所以想用音符譜寫出時代的美好。”
實際上,作為從灌南縣柴米河畔走出來的作曲家,王詠梅渴望通過文藝作品的形式,展現時代和家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創作這樣的大型音樂作品就成了音符的自然流淌和情感的自由抒發。多年來,王詠梅創作了《和諧中國》《美麗家園》《祖國在我心中》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其風格或磅礴大氣、催人奮進,或優美舒展、娓娓動聽。與車行合作、朱之文演唱、入選2012年春晚的那首著名歌曲《我要回家》低回婉轉,不知擊中了多少游子歸心。她的很多作品多次在全國獲得大獎,著名指揮家譚利華評價說,一部好的主旋律音樂作品是發自內心的贊美,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生活的哲理性和朗朗上口的美感,這幾點,在王詠梅的音樂里全部具備。
(王詠梅在創作)
“2012年,習總書記提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2013年又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我親身見證了祖國的日新月異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創作反映這兩大主題的音樂作品就成了縈繞我心中的一個夙愿。”王詠梅說。她的想法和老搭檔車行不謀而合,于是她邀請包括車行在內的國內一流詞曲作家、交響樂團、歌唱家加入,最終誕生了“中國夢絲路情”大型組歌作品。
近年來,王詠梅相繼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建功標兵”、“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首批“五個一批”高級人才、“建國以來感動港城十大人物”等稱號。面對成績與榮譽,王詠梅沒有陶醉,而是不斷攀登音樂高峰,用音符譜寫著最美的“中國夢”。
心系桑梓,旋律充滿“人間真情”
王詠梅的作品既有熱情豪邁、大氣磅礴的主旋律歌曲,也有溫馨感人、觸動心弦的親情系列歌曲,又有朝氣蓬勃、活力四射的時尚青春歌曲。“我的音樂里只有快樂、祝福、感恩。我從小生活在一個被愛包圍的家庭,在工作中、生活中,時時感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關愛,所以不管走到哪里,我只想放聲歌唱,真誠贊美,歌唱美麗的家鄉,贊美幸福的時代。”
王詠梅說,8歲那年,音樂就已成為她的夢想。有山有水有田園,在王詠梅的記憶里,家鄉灌南縣柴米河畔的院子里總是聚集了很多小朋友,大家對著月光,伴著秋蟲的鳴叫聲一起唱歌,這種環境滋養了她的心靈,為她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那時候,王詠梅開始跟隨哥哥學習拉二胡,每天堅持練習兩個小時以上。漸漸地,她開始演奏自己譜寫的旋律。
高中畢業后,王詠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為更好地挖掘王詠梅的音樂天賦,哥哥又帶她拜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馬友德為師,王詠梅由此開始了系統的音樂培訓。“一次,馬教授檢查我的隨堂作業,發現我本子上密密麻麻創作的曲譜。馬教授認真地看了好一會兒。就在我為此忐忑不安時,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在音樂創作上會有更大的發展,要繼續努力。”王詠梅回憶。就這樣,她深藏在心中多年的作曲激情一下子被點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并屢受好評,作品多次摘取全國大賽的桂冠,如《放飛青春》《讓時代為我們喝彩》《和諧中國》《最愛的還是你》《歡迎你到這里來》《可親可敬的人》等,諸多作品入選中央電視臺春晚、元宵晚會、雙擁晚會以及眾多大型專題晚會。
(2018年3月11日“中國夢絲路情”組歌專題音樂會結束后,王詠梅致謝觀眾)
“當年從南藝畢業時,我有機會繼續深造,但那時父母年邁多病,我必須留下來陪他們。”回憶起這段往事,王詠梅的眼睛有些濕潤。那時她白天在縣城學校教書,晚上騎行25公里路回家照顧父母,夜里則在臺燈下埋頭創作,寫出了一大批情感真摯、有血有肉的作品。“創作最好的狀態就是用心去感悟生活,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王詠梅說。
多年來,王詠梅創作了上千首歌曲,被譽為中國音樂創作的“多面手和快手”,但無論取得多么高的成就,故鄉是她永遠的牽掛。扎根故土、感受人民的喜怒哀樂,這讓她的作品實實在在地打動人心。有一次,她坐車回老家灌南縣孟興莊鎮白皂村,陽光透過筆直的白樺林,灑在鄉間的小路上,舒緩流淌的柴米河,這熟悉的一切,讓她對過世父母的思念之情再也無法抑制,一曲旋律在心中涌現,她很快記下這首曲子,后由著名詞作家車行填詞。這就是2012年中央電視臺春晚“大衣哥”朱之文演唱的歌曲《我要回家》。
扎根一線,文藝要為美好時代放歌
憑著一顆樸素善良的心,憑著滿腔噴涌不息的才情,王詠梅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尤其是2005年她創作的《讓時代為我們喝彩》,被選為第十屆全運會會歌。同時,另一首作品《和諧中國》則被指定為十運會火炬傳遞主題歌,該作品被業界人士稱為繼《東方紅》《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之后新時期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代表作,唱出了文藝界和諧的第一聲。
這之后,她還獻歌奧運會和世界杯,勾勒人民幸福美好生活,響應祖國“一帶一路”倡議……多年來,她的作品始終緊跟時代步伐。王詠梅說,生活在這個美好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應當為時代立言、為人民放歌,這是使命,更是榮譽。目前,除了《守島人》,由著名詞作家車行作詞、王詠梅作曲的單曲《宏圖在手》也已經完成。這首為連云港“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加油助力的主旋律歌曲,預計近期推出。此外,明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她聯手國內知名詞作詞家繼續合作大型作品《中國精神》及《家》系列作品;她還想打磨一部全景式呈現連云港的過去、現在、未來的大型音樂作品,宣傳家鄉連云港,為連云港的文旅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王詠梅與歌唱家閻維文在會議間隙合影)
此前,在接受40余家中央、省級媒體集中采訪時,王詠梅表示,文藝工作者要唱好“四歌”,為江蘇發展鼓勁加油。王詠梅說,即通過唱好“民歌”,組織各個門類藝術節目送到一線去,讓人民群眾不出家門就能品嘗到文化的大餐,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唱好頌歌,通過弘揚時代的主旋律,歌頌省委、市委帶領全省、全市人民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用文化來增加凝聚力;高唱戰歌,弘揚創業者、建設者偉大的時代精神,創業精神、奉獻精神和拼搏精神,通過用文藝號角來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向宏偉的目標前進。
如今,作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連云港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王詠梅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是帶領全市的文藝工作者,打造更多的藝術精品,通過自身的資源、聯手為家鄉策劃更多高端品牌活動,通過藝術精品在全國舞臺的展現、主流媒體刊出,來提升連云港的知名度、美譽度。